第18章:沱江河的考驗(2 / 2)

顧峰的心變得沉重,水幕憐卻又變得相當輕鬆。這與之前的局麵正好來了個對調。

水幕憐鎮定自若地走進水利局辦公室,一臉的笑容一直沒有變過。“同誌們啊,何以變得如此緊張啊?這是我們年年都要麵對的問題嘛,老話說得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們寧海有那麼多人那麼多土,就算是掩也要掩掉這條沱江河嘛。”

她模仿毛主席的語氣,左手一揮,右手叉腰,活脫脫就是一女主席。水利局辦公室的氣氛原本相當緊昨天,被她這樣一搞,頓時緩和不少,不少人都笑了起來。

她自顧坐在水利局局長的辦公椅上,局長張向榮早已站在一旁等候差遣。

“張局長你來給我們說說沱江河的情況吧。”她輕輕對張向榮開口,語氣既不嚴肅也不輕鬆,這讓張向榮倒是自在了許多。

“沱江幹流,從寧海縣的三彙鎮起,在寧海縣境內自北而南,流經三彙區,臨城區,城關區,集鎮區等八個區鎮,24個鄉,其間先後有湧興河,支江河,流沙河等支流注入。河長一百五十八公裏,流域麵積達五萬四千三百八十平方公裏,多年平均流量達到七百立方米,境內落差二十八米,河床平均下降0.26%。”

“也就是說,我們二十四個鄉八個區鎮的百姓都有被洪水衝走的危險?”

“至少流域內那麼多種地麵積有可能欠收,而這對寧海縣的百姓是另外一種致命的危險。”張向榮是個盡責的好幹部,麵對沱江河多年來帶給百姓的危機一直耿耿於懷。為了治理好這條河,他幾乎天天往縣委縣政府跑,雖然也拔了一些款子下來,可最終也不能解決問題。

聽說縣委副書記新官上任就接了個這燙手山芋過去,他還是心裏打鼓,一方麵呢,女性做實事到底是差了些,治理沱江河怕是魄力不夠。另一方麵呢,又聽說這女書記來曆不小,在部隊更是相當有名氣,連她現在的秘書都是她當年帶過的兵。又希望巾幗不讓須眉,真正做一番事才好。

水幕憐聽了張向榮的介紹,看到他一頭白發及一臉的正氣,心裏倒是有了底氣。帶兵的最怕兵孬,最不怕事凶,所以有這位張局長全心全意為工作,這件事再難也不成問題。

“寧海遭遇過多少次洪災?”

“沱江河洪水較多,洪枯變幅大,自宋以來,至少有四十九次較大的洪水,據《水誌》記載,清朝雍正二年,光緒十六年,都曾發生過大洪災,就近代來講,公元一九五三年,一九七八年,以及一九九八年,都有崩堤現象。按實測或推算所得,其中淹沒過的城鎮達到二十一個鄉,四個區。”

“二十一個鄉,四個區。”哪怕水幕憐再輕鬆,也經不起這個數字,這相當於是整個寧海縣的五分之四,搞不好,她在寧海的仕途,就要毀在這條沱江河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