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9年,奧古斯都·希普發明了一種潛水服,這是現代附帽潛水服的原形。在研究潛水服的同時,適用於深海作業的潛水艇也在研製之中。不過,那時的潛水艇隻是用於戰爭中。

美國技師羅伯特·福爾頓將美國獨立戰爭中的達托魯號的設計進行了改良,於1800年,創造了兩艘潛水艇——諾蒂拉斯號和纓德號。1930年鳥類學家威廉·畢比為了探查棲息的海洋生物邀請曾經做過深海探險的鋼球技師政提斯·巴頓和設計師約翰·H·J·巴德人協助,三個人共同努力下,重新製作裝備,製造了“深海潛水球”。

“深海潛水球”直徑1.45米,球壁厚3公分。每平方厘米能耐105.5公斤以上的壓力——與海麵下3400米深度壓力相等,而且相當堅固。

另外還有一根管子,連接深海潛水球和海上的母船,管內的電纜能供給發動電力機械與探照燈所需的動力,同時為了畢比進入深海時,能詳細地記事,還裝上電話線。最後,深海潛水球被粗2.2公分、長10.6公裏的鋼鐵製電纜線吊入海裏。這個潛水球潛入了海底3028米的深處,創造了當時人類潛水最深的記錄。

人類改造海洋的設想

大洋中的暖流所蘊藏的巨大熱能和對氣候的影響,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前蘇聯工程師舒米林和波裏索夫曾精心設計了一個調動兩洋海水的龐大工程,建議造一條長74000米、高50~60米的巨型堤壩,將白令海峽截斷,然後在壩體內安裝幾千台抽水機,把太平洋的海水送入北冰洋,從而造一股強大的暖流,通過北極地區流入大西洋。這樣,暖流便使沿途的西伯利亞和北美洲的寒冷氣候變暖。相反,也可以把北冰洋的海水抽入太平洋,從而使大西洋的灣流經過北冰洋,流入太平洋。這股暖流就會融化北冰洋的浮冰,使北緯度廣大寒冷地區變暖。

美國科學家蓋爾哈撒韋則另有觀點,他設想從格陵蘭到挪威建築一條長約1700千米的海上大壩,把北冰洋和大西洋攔腰截斷,阻止大西洋暖流進入北冰洋。他認為,如果大西洋溫暖的海水把北冰洋巨大浮冰融化,便會造成悲劇的冰河時代。

改造海洋暖流使氣候變暖能否可行並付諸實施,還得看今後科學技術的發展。

海麵為何有高有低

先進的衛星探測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發現海洋和陸地一樣,也有著一定的起伏。經探測發現,全球海洋的海麵有三個較大的隆起區,分別位於澳大利亞東北的太平洋,北大西洋,非洲東南的印度洋。此外,衛星探測還發現有三個較大的凹陷區,其中凹陷最深的是印度半島以南的印度洋,其次是加勒比海,還有一個是美國加利福尼亞以西的太平洋。

自由流動的水組成的海麵為什麼會有起伏?

人們知道,地球上所有的物體都受地球引力作用,離地心愈遠,引力愈小。靜止液體的表麵應當與重力垂直,否則的話,重力的差異,將促使液體流動,直到其表麵各國點都具有相同的重力值時為止。

然而,地球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固體,它內部各處質量分布並不均勻,在質量較大的地方,就會在海麵上產生正重力異常,反之則產生負重力異常。於是,“負異常”處的水便會在重力吸引下向“正異常”處流動,直到取得平衡為止。這樣,在“負異常”處產生低窪的水麵,而在“正異常”處產生隆起的水麵。

海洋中的淡水河

1489年,意大利出生的航海家哥倫布在第三次橫渡大西洋的航行中,在委內瑞拉的奧裏諾科河口附近的海麵上,發現了一塊淡水區。

在美國佛羅裏達半島以東海麵上,也有一塊直徑約30米的淡水區。看上去,它的顏色和周圍海水不大一樣,仿佛是深藍色的軟緞上鑲了一塊圓圓的綠寶石。

如今,隨著遙感技術的發展,人們利用紅外航空攝影,又找到了許多大海中的淡水河。如日本著狹灣和千葉縣東京灣側一帶海域就有淡水區。據查,僅太平洋夏威夷群島附近淺海區就發現了200多處淡水滲水點。

大海中有沿水河,這已是事實。但是,大海中的淡水河是怎樣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