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城市是車水馬龍,川流不息。那農村就隻能說熙熙攘攘,冷冷清清了。
特別是06年的農村,那時候這裏街道兩旁還有一層的木房子,人行道被街邊小店擺的滿滿當當,粉麵店才3塊錢,你肯定能吃飽,小巷子裏的小網吧才兩塊一個小時。
豬腳就是穿到了這樣的地方和時間,他叫古雲,用他的話說:“古老的古,白雲的雲”
故事要從古雲前世,2017的時候說起了。ps:有點奇怪,像說書了
17年的時候,古雲也是在這個街道,開了一家店。理發店,大家是不是以為還不錯,那隻能告訴你,你想的多了。這是一個不到十平米的門麵,其實是房東把門麵和樓梯間中間隔了一道牆,膠合板那種,目的就是多一個門麵的收入。而在17年的時候這家房子已經二十多年前修建的了,不說房屋的布局設計,就是外表裝修,就夠你吐槽一天的。
反正古雲剛租到手的時候,是沒有細看門麵具體細節,因為當時這個門麵還挺搶手,在鎮政府斜對麵一點,當然租金也不便宜,1千一個月。很適合做點精品,一元店,或者粉麵店的,所以匆匆忙忙的就交了租金,當然促成這次交易的主要角色是古雲的老媽楊香。古雲的老媽看著自己兒子老大不小了,從初中畢業,在一個大專學校讀了半年,就輟學外出在外麵也漂了12個年頭了,做理發也有12個年頭了,想讓兒子在家開個小店,穩定下來,順帶找個老婆。
古雲去讀大專並不是因為成績不好,古雲初中畢業會考的成績是算還不錯的,班級前三從沒有掉出過。也拿到了縣一中的重點班錄取通知書。
為什麼沒有去讀呢?因為古雲有殘疾,當時高中開學已經拿上東西準備去念了,也許是一個人的命就該是個沒文化的。東西都帶到學校教導處了,剛好碰上教導處中午休息吃飯時間。古雲的老爸,古鴻把東西寄存在教導處,就帶著兒子來到一個以前是同村,後來搬到縣城來的同宗兄弟。(古村,都姓古,基本沒有外姓人,所有都是一個祖宗)
當時古雲才15,也沒有怎麼聽古爸和那個古叔具體在吃飯的時候聊過什麼。隻知道大概是,古雲這種情況,成績不算太高,也不差,而且因為很多大學當時根本就不招收殘疾生。可能家境困難也是一方麵的因素,反正最終的結果就是吃完了那頓飯,古爸帶著兒子拿著行禮就回家了。
說到這裏可能很多人覺得古爸對兒子不好,恰恰相反,古雲知道自己老爸對自己是真的很好。
古雲從6個月的時候就患上了當時傳染特別嚴重的小兒麻痹症,在89-92年這幾年,在這個湘南的小縣城特別嚴重,古雲知道的因為小兒麻痹殘疾的人,就有四十個左右。
6個月大的古雲最初隻是高燒不退,對於90年的農村,在是不在乎的打打針,吃點藥。因為那時候在這裏根本就沒有聽說過小兒麻痹這個病。
古雲連續半個月高燒不退,給古雲打針的小診所醫生也感覺不對了,他才說可能是小兒麻痹症,古雲的爸媽才帶著兒子走著去了離村裏40裏路的縣城醫院去檢查,查出來真的是小兒麻痹症。
古爸在結婚前沒有出去打過工,剛結婚拿出僅有的一點積蓄拿出來買了別人的一房子,古雲還記得那是一個一層的木房子,很老了,隻有一個房間,大廳和廚房是想通的,下雨沒辦法隻能用盆接。
古雲查出來小兒麻痹症之後,古爸古媽家裏所有的親戚朋友全都借過了,當然過程古雲是不知道了,不過找親戚朋友借錢有多難,大家想必也是清楚的。最後古雲下半身隻治好了一隻腳,在一兩歲的時候隻能爬著走,根本站不起來。最後還是古雲的舅舅說,給他一個小木凳子,讓他試著慢慢挪,說不定以後能站起來,小古雲就這樣拿著古爸自己用釘子做的小木凳慢慢挪、跳,到最後終於能站起來了,而且能走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