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百年基業的毀滅:小交易員搞垮了巴林銀行(2)(2 / 2)

在重重壓力下,濱中泰男被迫忍痛拋盤,結果到1996年5月,期銅已經跌至2500美元/噸以下。與此同時,國際銅市上開始流傳這位“百分之五先生”即將被迫辭職的謠言。受此影響,大量恐慌性拋盤出現了。在了解實情後,1996年6月24日,住友商社宣布解雇濱中泰男,隨後銅價更是一瀉千裏,24小時之內就由2165美元/噸跌至1860美元/噸。據估計,僅此一項,住友商社就蒙受了18億美元的損失;而由於股票價格的下跌,總虧損可達40億美元。

這場風波結束後,濱中泰男被判處了8年監禁,但住友商社卻不得不為他的超級失誤“埋單”。在慘重的損失麵前,住友商社的總裁秋山富一痛心疾首地說:“他(濱中泰男)十分富於自製力,而且也十分講究邏輯,於是我信任他,並委任他為首席金屬交易員。但我現在感到非常失望!”

就在日本的濱中泰男違規操縱國際期銅市場時,在世界第一大產銅國智利,另一位交易員也掀起了一場驚天波瀾,並給國家帶來了巨大損失。

大名鼎鼎的智利國家銅業公司是一家全資國有企業,由智利政府成立於1976年,它集銅礦開采、冶煉和銅金屬銷售於一體。在銅礦儲量、電解銅和鉬的生產量方麵,這家世界級的礦業公司都居世界首位,其中精銅總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五分之一。然而就是這樣一家大公司,也因一名交易員的違規操作而損失慘重。

原來在1989年到1994年期間,智利銅業公司的首席交易員胡安·戴維利亞違反有關規定,擅自在國際期銅市場上進行多次未經授權的交易。尤其惡劣的是,為了謀取私利,負責本公司所有礦產期貨合同的他還受一些跨國公司的指使操縱期銅市場,而自己則撈取大量回扣。

到1994年左右,針對國際期銅市場不同尋常的波動,智利銅業公司開始產生懷疑並隨即著手進行調查。經過三年多的調查,戴維利亞的罪行逐漸敗露。而這時,智利銅業公司已蒙受了至少2.7億美元的虧損。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據有關資料披露,這名金融期貨交易員之所以釀成一場慘劇,居然緣起於一次小小的失誤。戴維利亞聲稱,在1992年9月時,他曾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在應該“購入”的時候向電腦輸了幾個“售出”指令,還有幾次把“售出”當作“購入”。當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已經損失了4000萬美元。於是為了彌補損失,他便接著進行違法交易,但這一係列交易卻都以失敗收場。

最終到1994年1月時,他造成的損失已達2.7億美元,而這個數字差不多等於整個智利國民生產總值的0.5%!

事件曝光後,34歲的戴維利亞被公司開除,智利政府隨後以非法交易活動的罪名逮捕了他。由於情況複雜,這案件驚動了智利、英國和美國三地的法院,並牽涉到一大批公司和個人。1997年,法庭宣告以欺詐和逃稅罪名判處戴維利亞三年徒刑和罰款兩千多萬美元。盡管如此,這起欺詐交易醜聞帶給國家的巨大損失卻永遠無法彌補。後來,智利人甚至懷著苦澀的心情發明了一個新詞:“戴維利亞爾”,意即“堂而皇之地將事情搞砸”。

在對戴維利亞案件進行追查的過程中,就連著名的美林公司也受到了牽連。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管理谘詢公司之一,該公司向來有著良好的聲譽。在受到與戴維利亞醜聞有染的指控後,為了平息風波,美林公司被迫同意支付2500萬美元,與智利銅業公司實現庭外和解。最終,智利銅業公司發表聲明,宣稱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表明美林公司曾給戴維利亞回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