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哺乳動物趣聞(2)(2 / 2)

野駱駝這種稀有的戰術,主要是用來對付敵人的。與敵人遭遇時,它先用“噴”術。如果此法不靈驗,敵人糾纏不休,那麼它就施用“誘敵深入”的計謀,拖垮敵手。假如野駱駝發現偷襲的惡狼,會先向戈壁深處跑去。野狼不知是計窮追不舍,駱駝在前疾跑,野狼在後猛追,一前一後,相距200多米。跑過20公裏之後,野狼漸漸體力不支,氣喘籲籲了,但仍舍不得獵物,一心想著品嚐駱駝肉。當它追至40公裏時,就會再也挪不動腿了,隻好垂頭喪氣地返回原地。然而大戈壁烈日當空,灼燙的沙漠使惡狼體力更加衰竭,口渴更使它無力舉足,最後葬身沙漠。

野駱駝用耐力戰勝了野狼。同野狼在荒漠中賽跑,對野駱駝來說,如同飯後散步一般!

集體大逃亡

集體大逃亡是扭角羚慣用的求生戰術。扭角羚雖然生有一對尖銳、強健的角,可以作為防身的武器,但它並不輕易使用,隻有在十萬火急的情況下,才露幾手。

扭角羚是熱愛集體的典範,它們最懂得團結起來力量大的意義。它們通常總是結成大群,采取集體行動。在行軍遷移或者停留覓食的時候,要派一隻“哨羊”擔任警衛。哨羊站在山坡高地,抬頭遠眺,一旦發現情況異常,立刻發出連續叫聲,向同伴報警。扭角羚聽到警報,立即抬頭準備采取行動。如果“哨羊”快步起跑,同伴們便緊隨其後,疾步奔跑。扭角羚的撤退是訓練有素,極有秩序的,並非慌作一團,各自逃命。它們排成一列隊伍,幼仔和未成年的夾在中間,成年的打頭或壓陣。這是家族的規矩,誰也不能例外。

扭角羚警惕性極高,這是它的天性。即使在安全地帶休息時,它們也圍成一個圓圈兒,幼仔和母羊被圍在圓圈中央,成年羊則在周圍伏地而坐,將頭上的角朝向圈外。因此扭角羚通常不會吃虧。

扭角羚並非一味地逃,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也敢與強敵短兵相接。猛獸假若逼近它,彼此之間隻距10米左右的時候,扭角羚會毫不猶豫地發起進攻。它口中噴吐“ku-ku-ku”三聲,低頭猛撲,用頭頂的尖角衝刺敵人,反複多次,直到趕跑敵人為止。一旦有敵人攻擊它的幼仔,母羚挺身而出,與敵人搏鬥。扭角羚的幼仔也是喜歡集群的。它們三五隻、七八隻地聚在一起,有時多至30餘隻。幼小的羚群總有一隻母羚照料它們,仿佛是幼兒園的保姆。母羚帶領它們采食禦敵,學會集體大逃亡的本領。

駱馬的公共衛生

不許隨地大小便,這是人類的衛生習慣。使人們感到意外的是住在南美洲南端的野駱馬,早已這樣做了。它們排放糞便有固定的場所,從不隨地大小便,似乎很講究公共衛生。當地的印第安人很喜歡駱馬的這個好習慣,因為駱馬糞便幹燥之後可以充當柴禾燒飯。駱馬在固定場所排便,人們就免去了四處搜集的勞苦。

駱馬是南美洲的反芻動物。它的體形與亞洲駱駝很相像,所以取名“駱馬”。駱馬性情非常溫順、馴良,缺點是膽子太小,人們很難與它接近。它的警惕性極高,稍發現環境有點異常,便聞風而逃。但是駱馬又充滿好奇心,對新鮮物件常常左顧右盼,因此常常遭到獵人槍擊。駱馬不會吸取教訓,總結經驗,遇上新奇現象,仍舊不肯躲避,以致屢遭暗算。

駱馬同伴之間通常是可以和睦相處的,但為了爭奪地盤,兩頭雄性駱馬之間,也會發生短兵相接的激戰。駱馬格鬥自成風格,不與其他野獸相同。它們各自拉開架勢,先是互相怒目而對,然後一齊邁步向前,步步逼近。當雙方身軀即將接觸時,又不約而同地停下,然後突然向前衝擊,似乎有位導演在幕後指揮它們一樣。雙方抬起前腿,向對方前胸猛踢。“呼”的一聲,雙方都被撞得搖搖晃晃。這是第一個回合。第二個回合是用尖銳的牙齒互相撕咬。你咬我的腦袋,我咬你的脖子,誰也不肯退卻。一直搏戰到雙方筋疲力盡、遍體鱗傷,直到處於劣勢的一方流血不止、疼痛難忍、落荒而逃,這場激戰才算結束。

駱馬喜歡內戰,戰爭的起因總是為了保衛或侵略食草的領地。但與其他野獸的爭鬥並不多見,因為駱馬棲息在與世隔絕的地方,與別的動物沒有交往。因為駱馬皮很名貴,當地獵人為了發財,大批捕獲駱馬。在南美洲已有數十萬頭野駱馬被獵人捕殺,使它遭受到滅頂之災。

貪婪的鼯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