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哺乳動物趣聞(1)(3 / 3)

雌猴通常每胎能生下四五隻小猴,如果全部喂養,雌猴的奶汁是不夠它們吃的。隻有除掉幾隻體弱的小猴,剩下的小猴才能吃飽。其次,小猴多了母猴的負擔重,減少幾隻小猴,雌猴負擔會輕些,哺育幼子同時不影響與雄猴交配。這正是雌猴與雄猴都需要的。生物學家分析說,慘遭殺害的那些小猴,都是體格羸弱、精神遲鈍的,而那些身體健壯、跑得快、動作機敏的幼猴總能保留下來。這是符合生物界“優勝劣汰”的自然規律,對動物進化與種族發展顯然是極有益處的。

溫順的海豹

去南極考察的科學家在冰天雪地的南極洲,碰上了海豹,他向人們報告了這種性情溫順的海獸。

海豹平常總是在南極大陸周圍的海域遊泳、潛水,有時候爬上岸來歇息、曬太陽,有時候睡一覺。有一天,在我國建立的南極長城站東邊海岸,從海中竄出一隻海豹。它身體長2米左右,體重估計足有三四百斤,渾身生有灰白色絨毛,光溜溜的,挺招人喜愛。但是它瞪著一雙核桃般大小的圓眼睛,虎視眈眈,向你逼視,誰也不敢與它接近。過了一會兒,它又張開血盆大口,嗚嗚地叫幾聲,更讓人感到恐怖。

中國南極考察隊員與海豹就這樣你看我,我看你,僵持了一會兒,一時想不出解除僵局的好辦法。過了一會兒,有位隊員試著用鐵棒小心翼翼地往海豹皮膚觸了幾下。意想不到的是海豹不但沒有反感,反而安安靜靜,收斂了嚇人的麵孔,翻身平臥在冰上,讓人為它搔癢。從此以後,隊員們摸它的光滑的脊背,與它合影照相,與它玩耍、嬉戲,它都表現出一副友善、溫順的樣子,從此與隊員交上了朋友……

獨角鯨的長牙

事情發生在中世紀的歐洲。有個海盜帶回一支細長的白色長角,人們不知這長角從何而來,便想象它長在一種馬身、馬頭、鹿腿和獅尾的怪動物頭上,這種動物於是被稱為獨角獸。

後來,這種長角被說成具有防治百病和解毒的作用。用它製成的“魔杖”,隻要一碰食物,即使裏麵下了毒,吃下也無妨。如果用它做成酒杯,可以解去謀害者放進的毒藥。

獨角獸之謎直到1577年才有了眉目:那年6月,英國人佛羅比實到北極去考察,途中遇到了風暴,船隊隻好在巴芬島的一個海灣中避風。在那兒,有人發現了一頭奇怪的動物。它長約4米,有點像海豚,嘴裏卻伸出一根2米長的“角”。考察隊長看到那潔白如象牙的角,想起了傳說中的獨角獸,馬上如獲至寶,把它帶回國去,獻給了女王。從此,人們才知道,那傳說中的獨角獸就是一角鯨。

其實,一角鯨長的不是角,而是一支長牙。雌鯨一般不長長牙。這種奇特的長牙有什麼用處呢?有的認為是為了破冰,以便進行呼吸;有的說是為便於在海底覓食;有的猜測雄鯨在統帥鯨群時,把長牙當成了“牧羊鞭”用來誘導鯨群;也有的認為,長牙能傳遞叫聲,互相聯係;還有人說,長牙如同公雞頭上的雞冠,可以吸引雌鯨,同時,長牙也成了爭奪雌鯨的武器。

美國蒙特利爾麥吉爾大學的兩位科學家西爾弗曼和鄧巴,為最後一種說法提供了證據。他們於1976~1978年間,在加拿大海域觀察一角鯨的生活,發現雄鯨的頭部比幼鯨和雌鯨有更多的傷痕。還有一條雄鯨的嘴裏有一段長牙斷在裏麵,無疑這是角鬥刺進去時折斷的。由此看來,在繁殖期間,雄性一角鯨為了占有雌鯨,會用長牙展開野蠻的角鬥。

白色的尾鏡

鵝喉羚是一種羚羊,俗稱長尾黃羊。公羚脖子下方的甲狀腺過分發達,露出一個大包,形似鵝頭,所以稱它鵝喉羚。

鵝喉羚的毛色有些特殊,它上身淺黃色,尾巴黑色,下身則是純白色。在它的尾巴下麵有一塊白色大塊斑紋。鵝喉羚羊奔跑的時候,大白斑有節奏地一上一下晃動,看起來十分醒目。動物學家稱這塊大白斑為“白色尾鏡”。白色尾鏡對於鵝喉羚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白色尾鏡對於同伴來說無疑是明顯的標誌,它奔跑時尾鏡上下晃動是一個信號,可以讓幼羚跟上,避免迷失方向,不至於在荒漠中迷途掉隊。另外,純白色的尾鏡在日光下晃動起來一閃一閃,十分耀眼,這對於跟蹤它們的猛獸來說是一個迷惑,使它眼花繚亂,不能集中目標,鵝喉羚就可以安然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