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火星的極地冰蓋(1)(3 / 3)

土星環位於土星的赤道麵上。在空間探測以前,從地麵觀測得知土星環有五個,其中包括三個主環(A環、B環、C環)和兩個暗環(D環、E環)。B環既寬又亮,它的內側是C環,外側是A環。A環和B環之間為寬約5,000公裏的卡西尼縫,它是天文學家卡西尼在1675年發現的。B環的內半徑91,500公裏,外半徑116,500公裏,寬度是25,000公裏,可以並排安放兩個地球。A環的內半徑121,500公裏,外半徑137,000公裏,寬度15,500公裏。C環很暗,它從B環的內邊緣一直延伸到離土星表麵隻有12,000公裏處,寬度約19,000公裏。1969年在C環內側發現了更暗的D環,它幾乎觸及土星表麵。在A環外側還有一個E環,由非常稀疏的物質碎片構成,延伸在五六個土星半徑以外。1979年9月,“先驅者”11號探測到兩個新環──F環和G環。F環很窄,寬度不到800公裏,離土星中心的距離為2.33個土星半徑,正好在A環的外側。G環離土星很遠,展布在離土星中心大約10~15個土星半徑間的廣闊地帶。“先驅者”11號還測定了A環、B環、C環和卡西尼縫的位置、寬度,其結果同地麵觀測相差不大。“先驅者”11號的紫外輝光觀測發現,在土星的可見環周圍有巨大的氫雲,環本身是氫雲的源。

除了A環、B環、C環以外的其他環都很暗弱。土星的赤道麵與軌道麵的傾角較大,從地球上看,土星呈現出南北方向的擺動,這就造成了土星環形狀的周期變化。仔細觀測發現,土星環內除卡西尼縫以外,還有若幹條縫,它們是質點密度較小的區域,但大多不完整且具有暫時性。隻有A環中的恩克縫是永久性的,不過,環縫也不完整。科學家認為這些環縫都是土星衛星的引力共振造成的,猶如木星的巨大引力攝動造成小行星帶中的柯克伍德縫一樣。“先驅者”11號在A環與F環之間發現一個新的環縫,稱為“先驅者縫”,還測得恩克縫的寬度為876公裏。由觀測闡明土星環的本質,要歸功於美國天文學家基勒,他在1895年從土星環的反射光的多普勒頻移發現土星環不是固體盤,而是以獨立軌道繞土星旋轉的大群質點。土星環掩星並沒有把被掩的星光完全擋住,這也說明土星環是由分離質點構成的。1972年從土星環反射的雷達回波得知,環的質點是直徑介於4~30厘米之間的冰塊。

探測器傳回的土星照片讓科學家非常吃驚,在近處所看到的土星環,竟然是碎石塊和冰塊一大片,使人眼花繚亂,它們的直徑從幾厘米到幾十厘米不等,隻有少量的超過1米或者更大。土星周圍的環平麵內有數百條到數千條環,大小不等,形狀各異。大部分環是對稱地繞土星轉的,也有不對稱的,有完整的、比較完整的、殘缺不全的。環的形狀有鋸齒形的,有輻射狀的。令科學家迷惑不解的是,有的環好像是由幾股細繩鬆散的搓成的粗繩一樣,或者說像姑娘們的發辮那樣相互扭結在一起。輻射狀的環更是令科學家大開了眼界而又傷透了腦筋,組成環的物質就像車輪那樣,步調整齊的繞著土星轉,這樣豈不要求那些離得越遠的碎石塊和冰塊運動的速度越快嗎?這顯然違背了目前已經掌握的物質運動定律。那麼,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規律在起作用呢?目前仍在探索中。

土星的衛星

土星的美麗光環是由無數個小塊物體組成的,它們在土星赤道麵上繞土星旋轉。土星還是太陽係中衛星數目最多的一顆行星,周圍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衛星緊緊圍繞著它旋轉,就像一個小家族。到目前為止,總共發現了23顆。土星衛星的形態各種各樣,五花八門,使天文學家們對它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最著名的“土衛六”上有大氣,是目前發現的太陽係衛星中,唯一有大氣存在的天體。

土星的衛星至少有18個,其中9個是1900年以前發現的。土衛一到土衛十按距離土星由近到遠排列為:土衛十、土衛一、土衛二、土衛三、土衛四、土衛五、土衛六、土衛七、土衛八、土衛九。土衛十離土星的距離隻有159,500公裏,僅為土星赤道半徑的2.66倍,已接近洛希極限。這些衛星在土星赤道平麵附近以近圓軌道繞土星轉動。

1980年,當旅行者號探測器飛過土星時,在原有的九顆衛星(土衛一、土衛二、土衛三、土衛四、土衛五、土衛六、土衛七、土衛八和土衛九)基礎上,又發現了八顆新的衛星。但是很難說土星究竟有多少衛星。一些組成土星光環的較大的粒子實際上也許就是小衛星。土星在太陽係中擁有的衛星最多。跟木星衛星不一樣,土星衛星不能簡單地以成分和密度來歸類劃分。“旅行者號”所發現的衛星顯示出複雜多樣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