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探測神秘太空(6)(2 / 2)

因此,尋找反物質不僅能了解宇宙的起源,而且可以為人類找到另一種潛在的能源。它的意義不亞於當初人類發現原子能。

宇宙中還存在不發光、也不反射光,但具有萬有引力的暗物質。暗物質不能用天文光學方法直接看到,但科學家相信,暗物質大約占宇宙物質總量的90%。暗物質到底是以什麼形式存在的?這也是科學家孜孜以求的一個夢想。

阿爾法磁譜儀的任務就是去尋找宇宙中的反物質和暗物質。阿爾法磁譜儀的探測裝置的主要部分是由中國研製的。到2002年,阿爾法磁譜儀被航天飛機送上國際空間站安置,在那裏探尋宇宙中反物質和暗物質的蹤跡。

暗物質的探察

暗物質是宇宙研究中最具挑戰性的課題之一。暗物質是指那些不發射任何光及電磁輻射的物質。由於目前無法直接觀測到,科學家隻能通過引力產生的效應(暗物質能幹擾星體發出的光波或引力,其存在能被明顯地感受到)得知宇宙中有大量暗物質的存在。暗物質存在的最早證據來源於對球狀星係旋轉速度的觀測。

“地球名片”送向太空

拜訪或跟人聯係,初次見麵時,呈上自己的名片顯得很自然,也很有禮貌。地球的“名片”是送給誰的呢?上麵又寫些什麼呢?

“地球名片”是送給“外星人”的。科學家認為,“外星人”是可能存在的,或者把他們叫做高等智慧生物吧。茫茫宇宙中有那麼多的星球,隻要某顆星球上具備了像地球這樣的環境和條件,以及有利於生物發展的其他條件,生命就會產生和發展起來。地球上的人類不是也絕不可能是宇宙間的孤獨者。盡管直到今天,我們還沒有找到“外星人”的可靠線索,我們不妨在繼續尋找的同時,對外發布消息,宣告人類的存在。也許“外星人”也正在宇宙的某個“角落”,向周圍張望,尋找我們呢!

1972年3月和1973年4月,美國先後成功發射了“先驅者10”號和“先驅者11”號探測器,它們攜帶著兩張完全一樣的“地球名片”,飛離太陽係,在茫茫宇宙中尋找“外星人”。

給外星人的地球名片“地球名片”上寫著什麼呢?它是一塊225厘米長、15厘米寬的鍍金鋁板。“名片”的左半部從上到下是:氫原子的結構,氫是宇宙間最豐富的化學元素,哪兒的科學家都懂得這一點;放射線代表離地球最近的一些脈衝星的位置;最下麵的一個大圓圈和九個小圓圈分別代表太陽和當時認為的九大行星,探測器則是從第三顆行星——地球發射出去的。名片的右半部分主要是一男一女的畫像,代表地球上的人類。盡管“外星人”的形態可能與我們有很大差別,科學家們相信人類的形象不大可能被誤解,尤其是男的,正舉手致意。

1977年8月和9月,人類又成功發射了“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探測器,再次向“外星人”作了更詳細的“自我介紹”。這次,它們各自攜帶了一張稱為“地球之音”的唱片,上麵錄製了豐富的地球信息:這兩張唱片都是鍍金銅質的,直徑為305厘米。唱片上錄有115幅照片和圖表,35種各類聲音,近60種語言的問候語和27首世界著名樂曲等。

115幅照片中包括我國八達嶺長城,以及中國人圍坐在圓桌旁吃筵席的情景。此外還有太陽係、太陽在銀河係中的位置和銀河係大小等示意圖,衛星、火箭、望遠鏡等儀器設備和各種交通工具的圖片等等;35種聲音包括風、雨、雷電聲,火箭起飛和交通工具行駛時的聲音,以及成人的腳步聲和嬰幼兒的哭笑聲;60種問候語中有3種是我國南方的方言,即廣東話、廈門話和客家話;27首著名樂曲中有貝多芬的交響曲,膾炙人口的圓舞曲,以及用古琴演奏的中國樂曲《流水》等等。

兩張唱片將在何時、被哪顆星球上的智慧生物撿拾到呢?我們不得而知。從它們現在飛行的方向來看,公元4萬年時,“旅行者1”號將從一顆很暗的星(AC+793888)附近飛過,而“旅行者2”號將在公元358萬年時飛越天狼星。如果在這些星及其附近空間存在智慧生物的話,它們有可能被截獲。

那些肩負重任的探測器,在宇宙中與“外星人”相遇的機會少得可憐,它們有。它們有可能要在茫茫宇宙中遨遊幾十萬年、幾百萬年甚至上億年。為了保護這些地球信息不受損壞,完好地到達宇宙深處可能存在的智慧生物手裏,唱片外麵還包了一層特製的鋁套,可使唱片保存10億年而不毀壞。

地球人自我介紹的這兩張“名片”,究竟會在何年何月到達哪個天體上哪位“外星人”的手中,誰都無法說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