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探測神秘太空(2)(2 / 3)

鋁的精製方法更為新穎,月麵上的鋁是由稱之為斜長石的複雜結構所組成。科學家經過反複試驗與研究,提出了一套煉鋁的新工藝。具體做法是:將月岩粉碎,存1700攝氏度下加熱熔化,然後在水中冷卻至100%,製成多質的球,再經粉碎,在其中加入100攝氏度的硫酸,即可浸出鋁。用離心分離法和過濾法除去矽化物後,再將它在900攝氏度的溫度下進行熱解反應,得到氧化鋁和硫酸鈉的混化物。隨後洗去硫酸鈉並進行幹燥,再與碳混合加熱的同時,加入氯氣與之進行反應,生成了氯化鋁,經過電解,獲得最終產品——純鋁。

建築業離不開玻璃,因此在月麵上生產玻璃顯得尤為重要。通常的玻璃由71%~73%的氧化矽,12%~14%的硫酸鈉,12%~14%的氧化鈣組成。月球土壤中含有40%~50%的氧化矽,在月麵上製造玻璃是以氧化矽為主。其精製方法較為簡單,在月球土壤中根據需要加入各種微量添加物,用硫酸溶解出一些無用的成分之後,在1500~1700攝氏度的溫度下熔化,然後經過壓延冷卻,即可製成月球玻璃。

最令人振奮的是,1998年1月6日發射上天的美國“月球勘探者”發回的數據表明,在月球的兩極存在10億~100億噸水冰。由於月球表麵的大氣壓不到地球大氣壓的一萬億分之一,在月球上陽光照射到的地方,月麵的溫度可以達到130~150攝氏度,這對於沸點遠低於100攝氏度的月球液態水來說,很容易沸騰蒸發。而且月球的質量小、引力薄弱,無力束縛住水蒸氣,致使氣態水在月球逃逸殆盡,不留蹤跡。

但是,月球的兩極非常特殊。例如,月球的南極有一個直徑2500千米、深13千米的艾物肯盆地,該盆地被認為是隕星墜落月麵所致,裏麵黑暗幽深,終日不見陽光,溫度始終保持在零下150攝氏度以下,因而成為固態的水——冰的藏身之地。

那麼,月球上的水是從哪兒來的呢?科學家們認為,月球經常受到彗星的撞擊,而彗星的含水量約為30%~80%,彗尾中水蒸氣的含水量高達90%。這些外來的水分在月麵受到陽光照射而蒸發,而一部分水蒸氣在月球兩極那些溫度極低的盆地底部凝結起來。所以,這些冰不是集中在一起的,而是與塵土混合的冰碴。

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今後,人類在月球上建立基地所需要的水和氧氣,就無需依靠地球供給,可以在月球就地采用。在月球基地開采月球的自然資源,把原料加工成空間使用的最終產品,是極其誘人的事業。

其次,月球上的引力隻是地球引力的1/6,月球上的逃逸速度隻及地球的1/5。所以,月球的低重力,無大氣的環境,十分有利於航天器的發射。在月球上建立組裝、維修、補給的人類航天基地,將成為人類飛往其他星球的中轉站。月球航天基地會使星際飛行的難度和費用大大降低,人類進人宇宙的深度和廣度將大大增加。

再次,月球沒有大氣包圍,聲波無法傳遞,在月球背麵沒有來自地球的無線電幹擾。所以月球的這種無大氣幹擾、無聲波和電波幹擾的極其寂靜的環境,是一個非常理想的穩定的科學實驗平台。當然,月球的低重力、真空無菌的環境又是材料科學和醫藥學的研究和生產的理想場所。

將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月—地旅行將會更加安全、舒適和低成本。那麼,到月球旅遊和移民就會成為現實。月球將是人類開發的“第六大洲”。

“火星探路者”對火星的探測

在太陽係的八大行星中,火星和地球在許多地方十分相似:火星自轉一周是2466小時,晝夜隻比地球上的一天多40分鍾;火星自轉傾斜角也和地球相近,所以火星上也有春夏秋冬四季的氣候變化;火星上還有大氣層。

1877年,意大利天文學家斯基帕雷用望遠鏡發現火星上有許多細長的暗線和暗區,他把暗線稱為“水道”。有人幹脆把“水道”翻譯成英語的“運河”,暗區就成了“湖泊”。有運河就有智慧生命的大規模活動。於是,一個世紀以來,有關這顆紅色星球上的火星人和火星生命的傳說、猜測和探測不斷出現。眼見為實,隻有對火星進行逼近觀測,才能徹底解開這些謎。20世紀50年代後,人類就開始了利用航天技術探測火星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