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宇宙的形成假說(1 / 3)

宇宙是什麼?宇宙是怎樣形成的?它經曆了怎樣的曆程才成為今天的模樣?關於這些問題,人類很早就開始了探尋。對宇宙的形成,人們根據對日月星辰的觀察和了解,逐漸提出了自己的推斷:從天圓地方的“蓋天說”到駭人聽聞的“大爆炸學說”,雖然有些推斷顯得很幼稚,但畢竟是人類對宇宙形成的一種解釋,一種探求真理的努力和嚐試,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人類的進取精神。但假說畢竟是假說,不能當做真理,探索剛剛開始,相信終有一日人類會圓滿解決宇宙是如何形成的這一重大問題的。

“蓋天說”

“蓋天說”是我國古代最早的宇宙結構學說。這一學說認為,天是圓形的,像一把張開的大傘覆蓋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個棋盤,日月星辰則像爬蟲一樣過往天空,因此這一學說又被稱為“天圓地方說”。

“天圓地方說”雖然符合當時人們粗淺的觀察常識,但實際上卻很難自圓其說。比如方形的地和圓形的天怎樣連接起來,就是一個問題。於是,天圓地方說又修改為:天並不與地相接,而是像一把大傘高懸在大地上空,中間有繩子縛住它的樞紐,四周還有八根柱子支撐著。但是,這八根柱子撐在什麼地方呢?天蓋的傘柄插在哪裏?扯著大帳篷的繩子又拴在哪裏?這些也都是天圓地方說無法回答的。

到了戰國末期,新的蓋天說誕生了。新蓋天說認為,天像覆蓋著的鬥笠,地像覆蓋著的盤子,天和地並不相交,天地之間相距8萬裏。盤子的最高點便是北極。太陽圍繞北極旋轉,太陽落下並不是落到地下麵,而是到了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就像一個人舉著火把跑遠了,我們就看不到了一樣。新蓋天說不僅在認識上比天圓地方說前進了一大步,而且對古代數學和天文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宇宙的形成假說在新蓋天說中,有一套很有趣的天高地遠的數字和一張說明太陽運行規律的示意圖——七衡六間圖。古代許多圭表都是高8尺,這和新蓋天說中的天地相距8萬裏有直接關係。

蓋天說是一種原始的宇宙認識論,它對許多宇宙現象不能作出正確的解釋,同時本身又存在許多漏洞。到了唐代,天文學家一行等人通過精確的測量,徹底否定了蓋天說中“日影千裏差一寸”的說法後,蓋天說就無從立腳了。

圭表

圭表是利用日影進行測量的古代天文儀器,早在公元前7世紀,我國就開始使用了。

圭表由“圭”和“表”兩個部件組成。直立於平地上測日影的標杆和石柱,就是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叫做圭。利用圭表測定正午的日影長度可以定回歸年或陽曆年。“渾天說”

日月星辰東升西落,它們從哪裏來,又到哪裏去了呢?日月在東升以前和西落以後究竟停留在什麼地方?這些問題一直使古人困惑不解。直到東漢時,著名的天文學家張衡提出了完整的“渾天說”思想,才使人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前進了一大步。

渾天說認為,天和地的關係就像雞蛋中蛋白和蛋黃的關係一樣,地被天包在當中。渾天說中天的形狀,不像蓋天說所說的那樣是半球形的,而是一個南北短、東西長的橢圓球。大地也是一個球,這個球浮在水上,回旋漂蕩;後來又有人認為地球是浮於氣上的。不管怎麼說,渾天說包含著樸素的“地動說”的萌芽。

用渾天說來說明日月星辰的運行出沒是相當簡潔而自然的。渾天說認為,日月星辰都附著在天球上。白天,太陽升到我們麵對的這邊來,星星落到地球的背麵去;到了夜晚,太陽落到地球的背麵去,星星升上來。如此周而複始,便有了星辰日月的出沒。

渾天說把地球當做宇宙的中心,這一點與盛行於歐洲古代的“地心說”不謀而合。不過,渾天說雖然認為日月星辰都附在一個堅固的天球上,但並不認為天球之外就一無所有了。而是說那裏是未知的世界。這是渾天說比地心說高明的地方。

渾天說提出後,並未能立即取代蓋天說,而是兩家各執一端,爭論不休。但是,在宇宙結構的認識上,渾天說顯然要比蓋天說進步得多,能更好地解釋許多天象。

另一方麵,渾天說有兩大法寶:一是當時最先進的觀天儀——渾儀,借助於它,渾天家可以用精確的觀測事實來論證渾天說。在中國古代,依據這些觀測事實而製定的曆法具有相當的精度,這是蓋天說所無法比擬的。另一大法寶就是渾象,利用它可以形象地演示天體的運行,使人們不得不折服於渾天說的卓越思想,因此,渾天說逐漸取得了優勢地位。到了唐代,天文學家一行等人通過大地測量徹底否定了蓋天說,使渾天說在中國古代天文領域稱雄了上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