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認真分析研究磁流體發電的國際進展、主要的經驗與教訓,以及我國的實際情況基礎上,經多次討論,建議我國燃煤磁流體發電本世紀的戰略目標為:
在本世紀建成熱輸入功率2.5萬千瓦的燃煤磁流體-蒸氣聯合循環試驗站,並完成累計1000小時的長時間試驗。該站的主要部件有:高溫燃煤燃燒室、加速噴管、發電通道、超導磁體、擴壓器、直流/交流變換裝置、鍋爐、種子回收、測控係統和工程支撐係統。建設該試驗站的目的是:
驗證磁流體-蒸氣聯合循環的工程技術可行性和現實性;進行磁流體-蒸氣循環各部件和係統的長時間綜合試驗;掌握磁流體發電各重要部件總體的工程設計和建造技術,為示範電站做好準備;培養我國磁流體發電電站工程技術和操作人員。
在上述目的達到之後,將在電力部門支持下,爭取在2010-2020年與世界先進國家大體同步進入商業化,為我國電力工業現代化作出貢獻。
鑒於燃煤磁流體發電具有高效、低汙染的明顯優越性和我國燃煤發電在全國電力生產中的重大比重,為了大幅度提高電站效率,節省煤炭資源,燃用我國豐產的中等熱值煤和高硫煤,減少燃煤發電帶來的運輸和汙染問題,堅持以實現產業化為目標的研究發展工作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燃煤磁流體發電,作為一種新興的高技術,產業化的實現是一個相當艱難的任務,需要長期持續的分階段的努力和大量的資金投入,從而製定正確的戰略顯得特別重要。
在總結國際30年研究發展工作經驗和教訓基礎上,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經過反複的論證、討論和可行性研究,提出我國在本世紀初建成熱輸入功率2.5萬千瓦的磁流體-蒸氣聯合循環試驗站並完成長時間的部件與係統試驗,在本世紀初可建設示範電站,並與世界大體同步地進入商業化,是一種正確和可行的抉擇。
表我國磁流體發電裝置簡況
單位名稱熱輸入(兆瓦)流量(公斤/升)燃燒/氧化劑磁場(萬高期)量大電力輸出(千瓦)最長發電時間工作年代(年)備注電工所原理試驗裝置1.00.11汽油/氧1.20.33分1962-1965短時間裝置303.3汽油/氧2.25952分26秒1969-1974共試驗48次KDC-1(燃煤)61.4輕柴油/1450℃預熱空氣1.533.530時1977-1981累計發電500小時KDM-1(燃煤)61.4煤/氧+1420℃空氣1.51.675時30分1983-1984共試驗10餘次KDD-2708.0柴油/氧2.222201分40秒1984-1986累計發電60小時上遊試驗裝置244.0煤/富氧空氣1.93330分1992-共試驗6次成套所SM2273.0柴油/氧1.85803分1971-1972自激式SM38.51.11柴油/氧1021時1974霍耳式SM451.2柴油/1450℃預熱空氣1.7518.3200時1975-19861980年改為磁流體-蒸氣聯合循環發電係統東南大學JS-1407-08柴油/1450℃預熱空氣1.911-16136時1970-1979JS-241.1煤/氧+1450℃空氣1.91.345分1981-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