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段二:近距離引導
在這個階段中,飛船及空間站上都裝有各種無線電交會雷達設備及光學設備,並且在相互的作用範圍內彼此看得見,依靠這些交會設備使飛船能夠發現目標即空間站,並且加速跟蹤它和逐漸地接近它,此時它們之間的距離已經越來越近了,近到在500米的範圍內。
階段三:停靠階段
當兩個飛行器的距離逐漸接近在100~300米以內時,飛船以15~3米/秒的相對速度進入停靠階段。此時的飛船相對於空間站而言,可能有位置和角度的偏差。因此,要進行上下左右的平移控製和角度的調整,並慢慢地向前靠,當到達大約100米的距離內飛船停止前進,此時兩個飛行器的相對速度為零,一個在前,一個在後,一起在軌道上飛行。
階段四:壯觀的對接時刻
此時它們之間的距離是如此之近,最後的關鍵時刻到了,兩個飛行器在雷達和瞄準器的作用下慢慢地靠近,再靠近,最終相遇。當兩個飛行器的對接機構接觸後,對接機構的鎖緊裝置把它們拉住並逐漸地收攏鎖緊,兩個飛行器的對接麵達到密封的程度,使兩個飛行器緊緊地連接在一起了。
事實證明,這個對接的過程是相當複雜和必須十分精確小心的。這是因為不光是兩個飛行器到達一起就行了,在兩個飛行器的對接麵上有多個電纜的插頭、插座,每一個插頭上又有幾十個插針、插孔,還有氣體、液體的連接管路,都要一個不錯地連接好。全部連接好之後的飛船和空間站已經聯成一體,共同在軌道上飛行。然後,宇航員打開艙門,飛船上的宇航員進入空間站,而空間站的宇航員進入飛船,並把空間站上已經經過試驗的裝置裝在飛船上,把飛船上從地麵帶上去的物品及新的試驗裝置送上空間站,進行交接和換班。
所以說,交會對接是一項極其複雜的技術,為了掌握交會對接技術,俄羅斯自家的空間站之間,飛船與空間站之間進行過多次試驗,美國人同樣如此,俄羅斯和美國也做過聯合飛行,完成交會對接任務。
當空間站上的返回部分如對接後的飛船或其他的返回飛行器需要返回地麵時,要控製的內容就更多了。首先要實現返回飛行器與空間站本體的分離。為了使它能夠進入返回軌道,要使它轉過一個特定的角度,然後發動機工作,使它脫離運行軌道,進入返回軌道方向。
在返回艙的返回過程中,仍然需要控製,使它按規定的姿態飛行,像“聯盟”號飛船要保持大頭朝前的飛行姿態,而且在返回過程中還要不斷地控製其擺動,目的是調整它的落點,準確著陸。而航天飛機的返回仍然需要控製它的位置。要了解掌握它的工作狀態,必要的時候要對它發一些命令,完成一些臨時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