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能源與可持續發展(2)(1 / 2)

所謂“可持續發展”,按照聯合國世界環境和發展委員會的定義:“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和發展。”這就是說,“在不超出支持它的生態係統的承載能力的情況下改善人類生活質量”。我們不應該向自然界過度索取,我們有責任保護好環境,保持自然資源的基礎不受破壞。

在能源、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下,在全球正在開展一場廣泛的能源革命。由於能源工業是不可再生資源的主要使用者,其中部分不可再生資源可作為化學工業的寶貴原料。在資源日益貧乏的情況下,這些資源是應該節約使用的。因此,這場革命的重點是兩個,即從消耗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含碳化石燃料逐步過渡到主要采用潔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同時能源各個領域應盡量多地采用新技術,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現在,我們的能源利用率是不夠理想的,我們生產一個單位的產值所耗能源為美國的2倍、法國的6倍。

1995年,全世界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為123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炭占28%,石油占38%,天然氣占24%,水電、核電、地熱能發電占10%。由此可見,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占到90%。在使用礦物燃料時,往往帶有較為嚴重的汙染。特別是煤炭的利用,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現在,每年由於礦物燃料燃燒要向大氣層排放63億噸碳(1997年)、7070萬噸硫(1994年)和2820萬噸氮(1994年),進而造成大麵積的酸雨和溫室效應。就我國的情況來看,由於大量使用燃燒不可再生燃料,每年排放大量的汙染物質。以1993年為例,全國煙塵排放量為1416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795萬噸,這已達到發達國家20世紀50—60年代的水平。曆年堆積的煤矸石已達10餘億噸,現在還以每年增加1億噸煤矸石的速度增長,其中大煤矸石山1200座,已自燃的有110座。除了占用大量耕地,在自燃過程中還釋放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氫、氮氧化物和煙塵等。另外,由於開采煤炭已造成近8萬公頃的地麵塌陷。可見,我們采用的新技術除了要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還要設法降低燃料的硫和氮的含量。

從能源利用的趨勢來看,世界正在向可再生能源過渡。從1990~1997年間,各種能源的增長率各為:風力發電為26%,太陽能發電為17%,地熱發電為3%,天然氣發電為2%,水力發電為2%,石油消耗為1.4%,煤炭消耗為1.2%,核電為0.6%。可見,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都以每年兩位百分數的速度增長,而傳統的化石燃料開始向較清潔的能源過渡。

1997年,全球風力發電裝機容量增加了25%,達7630兆瓦,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能源。德國、丹麥、西班牙和印度都大力促進風力發電的發展。德國的風力發電總裝機容量已超過2吉瓦,是世界上第一個風力發電超過2吉瓦的國家,甚至德國新的風力發電機發電成本已可與燃煤發電成本相比。丹麥世界排名第二,也已超過1吉瓦,並且風力為丹麥提供的電力已占全國電力的7%,為世界第一。中國的風力發電裝機容量也增加了67兆瓦,也是中國風力發電增長最多的一年。

太陽電池銷售的增長也取得很大的成績。1997年比1996年增長了43%,是近14年增長最快的一年,也是連續以兩位數增長的第4個年份。1997年,日本在9400個住宅安裝了太陽能發電裝置;1998年安裝太陽能發電裝置的住宅將超過1萬個;2000年預計將在7萬個住宅安裝太陽能發電裝置。1997年,美國的太陽電池銷售也增加了36%,在420個住宅安裝了近6兆瓦的太陽能發電裝置。預計到2010年,美國將在100萬個住宅安裝太陽能發電係統。1997年歐洲的太陽電池產量增加了56%。

由於世界能源正在迅速向新能源過渡,其中一個重要標誌是,一些大型石油公司為解決由於大量使用化石燃料而導致全球變暖的問題。1997年英國石油公司和英荷殼牌石油公司宣布,將分別投資10億美元和5億美元,用於風能和太陽能的開發。這些大型石油公司將成為大型能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