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內三堂比武會(8)(1 / 2)

等到台上值事道士喊出“請武當派韓文悅師兄、長白劍派李鵬飛師兄上台”時,台下一陣亂糟糟的議論聲。

這聲音倒有一大半是衝著韓文悅去的。

有不少掌門人見過韓文悅,也聽說過他的一些事,回去教導弟子時就會習慣性的做比較,一張口便是“你看看人家武當派的韓文悅,尊敬師長,為人正派,武功高強,你們啥時候能有人家一半,我就燒高香了。”

一來二去,眾年輕弟子印象中,韓文悅就是一個當世大俠,以武濟世以俠立身。當然也有不少人持懷疑態度,認為他不過是個沽名釣譽的家夥罷了。

等到大家親眼見到韓文悅時,發現他也不過是個二十來歲的小夥子,跟想像中的完全不同。但大部分人倒生出了親近的念頭。首先韓文悅的長相占了極大便宜,再者眾人見他待人誠懇禮貌,並不是那種虛偽的客套和世故,這在當今社會確實是極為難得的了。

當然,也有少部分人心下懷疑。特別是別派的一些小夥子,見女弟子們一看韓文悅便臉紅,忍不住酸性大發,巴不得他栽個跟頭。

其實韓文悅的武功在年輕一輩中出類拔萃這倒不假,但說他是當世大俠,未免言過其實了。

首先,這個社會並不適合大俠生存。即使你自稱大俠,想劫富濟貧也好,為民除害也好,先要過法律這一關。

這話並不矛盾,事實上真正害人的,未必會受到法律的製裁,這就是無奈的現實。

再者,大俠生在這個社會,估計也隻有餓死一途。既稱為俠,道義為先,很多事不屑做,不願做,那麼即使沒餓死,恐怕當大俠的樂趣也剩不下多少了。

就拿韓文悅來說,雖然他尚不夠格稱為俠,但以他這種性格,假如沒有本的幫助和父親留下的財產,在這樣的社會恐怕也是舉步維艱,還談什麼除魔衛道?

言歸正傳。韓文悅的對手李鵬飛師承長白劍派。長白劍派在明清年間也是武林中的名門大派,門下能人輩出,乃是北方一支不可忽視的正道力量。

日本侵華戰爭打響時,東三省飽受荼毒。當時的長白劍派眾前輩為了保家衛國,頻頻暗殺日本軍官。但肉身始終不能同子彈相抗衡,最終長白劍派慘遭滅門,由此便沒落了下來。

等到第一屆內三堂比武會召開時,眾掌門感念長白劍派舍生取義的精神,經過多方打聽,終於在吉林省的一個小山村找到了它唯一的傳人,於立峰老人。

當時社會初定,於老早已放棄教武的念頭,以農耕維生。但見眾人老遠趕來,風塵仆仆,也不禁心下感動,便抱著參觀的態度去了武當山。

第一屆參加的人數並不多,但都為各派的前輩和武林的名宿,知道於老是長白劍派的傳人,都是好生相敬。

於老感激眾人待自己的熱情,再加上見比武會上百家爭鳴,獨獨自己身為東北長白劍派的傳人,竟然連個弟子也沒有,自覺對不起已經仙去的師父師祖。回鄉後思索了兩日,終於下定決心,從村裏找了個筋骨不錯的小孩子,傳授起武功來。

這孩子便是李鵬飛。他出身農家,筋骨結實,也吃得下苦,更難得的是為人憨直樸實,深得於老的喜愛。自此一個學的認真,一個傾囊相授,等到上屆比武會時,李鵬飛便已拿到了少年組的第二名。

韓文悅自然不知道這些往事,但見這年輕人身形壯實膚色黝黑濃眉大眼,眉宇間自有一股勃勃英氣,不由得生出一股親近之意,抱拳行了一禮。

李鵬飛也聽師父提起過韓文悅,印象中對方應該是一個粗獷豪邁的大漢,但沒想到竟然是這樣一個英俊青年。怔了下,才抱拳道:“我想和韓大哥比劍法。”

韓文悅聽他說的直接,更是確定對方是個直率的人,欣然回答“好。”

台下值事的道士急忙捧了兩柄長劍上去。

成人組使用的劍卻是真劍,隻不過劍鋒和劍尖都是鈍的。

李鵬飛也不再多言,劍尖斜斜指地,左臂打彎橫在胸前,朗聲道:“請。”

韓文悅看他的起手勢,已經知道是長天劍法,這劍法出自長白劍派,但世間也有流傳,算不上是什麼獨門劍術,不過看對方氣勢凝重,又想他是長白劍派的傳人,恐怕自有獨到之處,不敢大意,劍尖斜挑,兩腿微彎,正是回風拂柳劍法。

李鵬飛點了下頭,身子一矮,劍尖向上挑出,卻是一計虛招。

韓文悅識得這一式瑞雪迎春,是禮貌之意,微微一笑,身子向後微撤,劍身連擺,緊跟著右手下引。這招名為風過柳綠,也是向對方表示禮貌,不願先出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