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完了有關的概念和術語之後,我們再來介紹一下WWW的基本原理。用WWW獲取信息采用客戶機—服務器模式,對服務器而言,擁有用HTML語言編寫的文檔,包括文本、語音、圖像和視頻等多媒體信息,以HTML文件存放在硬盤上。對客戶機而言,需要安裝一個WWW客戶瀏覽器應用程序,例如最流行的瀏覽器應用程序:NetscapeNavigator和InternetExplorer。當用戶在瀏覽器的地址欄鍵入一個URL地址,或用鼠標選屏幕上一個醒目標誌的鏈接時,瀏覽器根據協議方式,例如Http協議、Telnet協議、Ftp協議等,與URL指定的服務器建立鏈接,請求使用信息資源。這個服務器根據用戶的請求,把這一數據文件按照你所指定的協議方式所規定的文件格式傳送給客戶機。如果用戶用鼠標點中屏幕上另一個鏈接,就開始了下一個請求和響應過程。通過鼠標一個個的點擊動作,鏈接點在不同的WWW信息站點上飛躍,用戶可以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相關信息調到自己的計算機屏幕上顯現。
瀏覽器之爭
要想在環球信息網WWW上盡情地遨遊,我們必須借助瀏覽器這類工具。這就如同航海要借助船舶,在空中遨遊要借助航空產品一樣。猶如Windows是PC機的軟件平台一樣,瀏覽器已成為Internet的係統平台,毫無疑問,誰能稱霸這一市場,誰能在未來的Internet世界裏占據絕對有利的地位。
網景先入為主
在瀏覽器之爭中,網景公司搶先一步,抓住了機會。網景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兼董事長吉姆·克拉克,在他的同行們於1994年正激烈地爭論如何建設信息高速公路的時候,搶先做出了大膽判斷:開發基於WWW的瀏覽器軟件。於是,他找到了馬克·安德森。
安德森是個不折不扣的網蟲,他深感到Internet上信息量浩如煙海,於是就開發出了一個叫做“Mosaic”的軟件。Mosaic使漫遊環球網成為一件輕鬆事情,隻要輕點鼠標,就可以取得所需要的一切。它將Internet相互分割的文本文件一舉轉化成為一個巨大的、超鏈接的多媒體網絡。這個軟件就是一個網絡瀏覽器,它有著劃時代的貢獻,正是它把“萬維網”變成了每個用戶的計算平台。
安德森在1993年開始在網上免費散發他設計的“Mosaic”瀏覽器,不久就被克拉克注意到了。克拉克馬上意識到一場網絡革命開始了。於是,他給安德森發出了一封電子郵件,提出合作開發新事業,對於安德森而言,能同克拉克這樣的前輩合作,簡直是一生難求的機會。1994年4月,二人一起創辦了Mosaic通信公司,克拉克投資400萬美金,把安德森的大部分同事都雇到矽穀,集中全力開發瀏覽器。後來公司很快更名為網景通信公司,把安德森的Mosaic更名為Netscapenavigator(網景航海家)。
1995年,剛剛成立一年的網景公司營業收入高達8070萬美元,成為曆史上在創辦初年成長最快的公司。盡管1995年網景虧損140萬美元,但是在1996年開始出現贏利。1996年第三季度,它的銷售額為1億美元,利潤達770萬美元。這在美國雖然隻能算中等企業規模,但是網景的成功,已使整個電腦業的方向發生了改變:所有的公司都開始重新配製資源,開發Internet技術。
網景公司先後推出了瀏覽器軟件NetscapeNavigator1.0、2.0、3.0版及1997年6月的升級版NetscapeCommunicator,即Netscape4.0,成為世界上最為廣泛使用的瀏覽器軟件。
微軟引發瀏覽器市場烽煙滾滾
軟件業巨子微軟公司也不例外,它不會眼睜睜地看著市場被網景占據。微軟以前簡單地認為Internet屬於未來,但是後來它已意識到不及時進Internet市場,就有可能失去這塊市場。於是微軟公司的總裁比爾·蓋茨一改往日對網絡不冷不熱的態度,趕緊見風使舵,開發出自己的瀏覽器,這就是InternetExplorer,也就是我們常說的IE。
由於微軟公司在Internet產品市場上起步稍晚,為了迎頭趕上並成為業界領先者,微軟公司采用了各種策略。首先它購買了WWW瀏覽器的開山鼻祖——NCSAMosaic的源代碼,並在其基礎上進行開發。NCSAMosaic是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超級計算應用程序國家中心(NCSA)開發的。IE還利用了RSADataSecurity公司的安全保護程序及JPEG工作組的程序模塊。其次,它采用了非常的推廣策略——免費奉送。這一係列的措施使得IE這個相對的新產品,迅速發展並走向成熟,被大批用戶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