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植物與環境(2)(1 / 2)

池杉生長習性與落羽杉同,杉科中同屬植物。但小枝上的葉不成線狀,而是鑽形葉,向內彎曲,螺旋排列於小枝;球果圓球形,略下垂。

池杉木材性質與落羽杉相近,耐腐蝕,是造船,建築好材料。

沼地棕

棕櫚科植物。幹高10米,徑10-20厘米;葉集生於頂,扇形葉,掌裂開。生沼澤邊。可栽培供觀賞。

二、沼生草本植物

蘋是沼生蕨類植物,具有細長的地下根莖,葉具長柄,因而適宜在沼地或淺水中生長。繁殖能力強,入農田成為稻田雜草。在長江以南廣為分布。全草入藥,能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安神。

三白草

三白草是多年生草本,具粗壯白色根狀莖,節上生不定根,以此適應在沼澤泥土中生長。因靠近花序的葉常呈白色,花斑狀,故有三白草之名,亦具有一定觀賞價值。

三白草全草入藥,清熱解毒,利尿消腫,主治尿路感染,尿道結石,腎炎水腫和支氣管炎等症。

水花生

莧科,沼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具匍匐莖,葉對生,莖節發出大量根係,適宜在沼澤土中生長,繁殖極快。可作豬飼料、栽培、或野生。全草入藥,有清熱利水,涼血解毒之功效。

萍蓬草

睡蓮科,水生植物。葉兩型,分沉水葉與浮水葉。浮水葉全緣,綠色近革質;沉水葉膜質。花黃色漂浮水麵。分布於華東、華南、東北。野生於池塘、湖邊沼澤地,也可栽培供觀賞。

山地植物

一、山地岩生植物

石韋

石韋屬蕨類植物水龍骨科。喜生於山坡岩麵和石縫中,故名石韋。它靠根莖附著岩石而生長,這是貼在岩麵上生長的景觀。

石韋入藥或作飲料泡“茶”,又稱石茶,有清熱利尿的作用。

石蕨

石蕨蕨類水龍骨科植物。有細長的根莖,葉體細長邊緣向內卷曲,這些都是對山坡岩麵生長環境適應的表現。奇特的葉形可植入盆供觀賞。

石蕨的葉入藥,性涼、味淡。具有清熱明目、活血調經之功效。

崖薑

崖薑蕨類槲蕨科植物。具有肉質肥厚的根莖,生於岩麵或貼於樹幹成附生植物。是分布於熱帶或亞熱帶的岩生植物。根莖可盤結成墊狀塊,大型羽狀葉片極富觀賞價值。這是植物園人工栽培植株。崖蕨的肉質根莖亦可入藥。

浙皖粗筒苣苔

苦苣苔科,多年生草本。蓮座狀基生葉,狹橢圓形;聚傘花序下垂,花粉紅色。生於陰濕岩麵或石縫中。野生觀賞花卉。產於浙江、安徽等省。

吊石苣苔

又一苦苣苔科岩生植物,草本狀小灌木。常生於陰濕山岩麵。野生觀賞植物。吊石苣苔全草入藥,有強筋益腎、散瘀鎮痛、舒筋活絡之功效。

石菖蒲

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粗壯,貼岩隙生長,徑0.5-1.5厘米;葉線形,寬2-5毫米,長10-50厘米;內穗花序長5-10厘米。全株撚碎有芳香氣。分布於黃河以南諸省。喜生山澗溪流邊。特殊的株形,可選作盆景植物。全草藥用,能開竅化痰、辟穢殺蟲。

獨蒜蘭

蘭科,多年生草本。株高10-25厘米。假鱗莖狹卵形;莖頂生葉一枚,莖頂生花葶一枚,具花一朵,花粉紅色。我國特有種,分布於華東、華中、華南和西南諸省。生長於海拔600-1000米山坡陰濕岩麵上。極具觀賞價值。假鱗莖入藥,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效。用以治瘡癤癰腫、毒蛇咬傷。

二、高山草甸植物

美頭火絨草

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被白綿毛,葉背,苞葉尤甚。濃厚的綿毛是高山植物耐寒冷與幹旱氣候的特征。分布於甘肅、青海、四川、雲南等省高山地。全草入藥,外敷治風濕痛。

戟葉火絨草

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基部根狀莖簇生成墊狀,葉細,全株被蛛絲狀密毛或綿毛,苞葉條形,密被茸毛。這些性狀都是耐高山颶風、寒冷、幹燥等生態條件的表現。分布於陝西、甘肅、四川、雲南等省海拔2400-3500米高山地。

黃腺香青車前葉變種

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被蛛絲狀白毛,綿毛或腺毛,總苞白色,幹膜質。分布於雲南、貴州、四川、湖北等省。生高山林緣。

沙漠植物

一、沙生耐旱植物

沙漠玫瑰

夾竹桃科,小喬木。葉長匙形,集生枝頂。花玫瑰紅色,大而美麗,觀賞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