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發生後,除海水變色外,同時海水的pH值也會升高,粘稠度增加,非赤潮藻類的浮遊生物會死亡、衰減;赤潮藻也因爆發性增殖、過度聚集而大量死亡。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同程度地受到過赤潮的危害,日本是受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卡特邁國家公園
卡特邁國家公園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半島。卡特邁國家公園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與卡特邁峰的諾瓦魯普塔火山諾瓦魯普塔火山在1912年的爆發有關。據測算,諾瓦魯普塔火山的那次爆發強度要比1980年聖海倫斯火山爆發的強度大10倍,在曆史上也十分罕見。火山四周幾十平方千米的地區落下的火山灰有200米厚,噴出的煙塵則飄散到了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區。在火山爆發最猛烈的那幾天,離諾瓦魯普塔火山有上百千米遠的科迪拉克鎮被濃煙籠罩,幾步之外視野一片模糊。
直到1916年,才有人開始對1912年的卡特邁峰諾瓦魯普塔火山爆發造成的危害進行評估。美國國家地理協會組織的探險隊隊長羅伯特·吉格斯這樣描繪了當年觀測到的火山灰飄落的情景:“整個峽穀最遠隻能看到幾百米遠,火山灰引起的火山煙塵飄蕩在山穀上空,空氣十分嗆人。”而這時,時光已經過去了4年。探險隊發現火山仍然冒著上千條煙柱,大部分都有幾十米高,少數的煙柱竟然高達百米。“我們目瞪口呆,心裏充滿了恐懼,”吉格斯回憶道,“我們被徹底嚇倒了。我們無法正常思考或者行動,真是令人膽寒的恐怖。”
吉格斯把這一地區命名為“煙之穀”,並且發起了保護這一地區的運動。1918年,卡特邁國家公園成立。60多年後的1980年,公園的麵積有所擴大。公園新增加後的麵積超過1萬平方千米。今天,盡管時光已經吸幹了“煙之穀”的煙霧,但每年仍有5萬多名遊客慕名而來觀光。卡特邁國家公園內的15座隨時都可能爆發的活火山對遊客具有極強的吸引力。
棕熊卡特邁峰地區的另一引人之處是公園內的棕熊。作為陸地上最重的肉食動物,有的棕熊體重重達1噸多。在每年的七八月份,這些貪吃的家夥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到布魯克斯河與納克奈克湖之間的水邊去捕食味道鮮美的大馬哈魚。人們可以在河邊的觀景台上就近觀賞到這些大家夥的忙碌身影。公園的動物除了棕熊之外,還有駝鹿、北美馴鹿、野狼等。而湖泊裏則生活著數量眾多的天鵝、野鴨和各種海鳥。另外,還有數量眾多的北極燕鷗在這裏棲息。它們每年都在阿拉斯加和南極之間來回奔波。
阿拉斯加常見的海鳥是北極燕鷗,北極燕鷗是北極地區常見的鳥類。它們主要分布在歐洲、亞洲和北美洲的北部環北冰洋沿岸和島嶼上。北極燕鷗全身灰白色,頭頂的顏色顯得稍微深一些。每年夏天,北極燕鷗的嘴巴和腿都變成紅色。冬天來臨的時候,北極燕鷗的嘴和腿的顏色又都會變成深紅色。北極燕鷗幼鳥的翅膀背麵是白色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翅膀的顏色會逐漸變成較深的灰色。
北極燕鷗以常見的無脊椎動物為食,像昆蟲和海洋軟體動物都是北極燕鷗的美味佳肴。北極燕鷗的巢總是建造在緊靠海邊的沙地上。它們在沙地上挖個坑就算是安家落戶了。每當繁殖季節到來的時候,成千上萬的北極燕鷗在海邊的沙地上築巢的情景蔚為壯觀,海灘上一片鳥聲鼎沸。
北極燕鷗
北極燕鷗每次隻產下1~3枚卵。雌鳥和雄鳥共同擔負孵化下一代的任務。在20多天的孵化期裏,雌鳥和雄鳥總是輪班進行孵化工作。它們還不時地翻動巢裏的鳥蛋,讓鳥蛋上不同的部位都能保持相對恒定的溫度。幼鳥出殼後的兩天內,就可以跟著父母到海中遊泳,學習捕食的方法。再過20~22天的時間,雛鳥的羽毛逐漸豐滿,翅膀越來越有力,它們終於可以在藍天上飛翔了。在冬天來臨之前,它們要遷徙到地球的另一端——南極去越冬。來年春天,它們還會從南極飛回北極。因此,它們是全世界候鳥中遷徙距離最遠的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