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拉—博拉島位於南太平洋玻利尼西亞社會群島,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熱帶島嶼。這裏有炫目的海灘、搖曳多姿的椰林和靜謐的藍色瀉湖。人們把這個美麗而浪漫的島嶼稱為“太平洋上的明珠”、“距天堂最近的地方”、“夢之島”。博拉—博拉島陸地麵積38平方千米,人口2580,由中部主要島和周圍一係列小島組成。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是美國海軍、空軍基地,是社會群島最美麗的島嶼之一。
最早來到島上定居的是玻利尼西亞人,大約在1100多年前。1722年,荷蘭探險家洛基文發現了這座島嶼,成為到達該島的第一個歐洲人。英國探險家庫克船長於1777年駛入港內停泊。他把此島稱為博拉—博拉(寓意新生、誕生)。此島於1985年成為法屬玻利尼西亞的一部分。
博拉—博拉島300多萬年前,博拉—博拉島從海中升起,成為一座巨大的火山,周圍生長著一圈珊瑚。珊瑚蟲從熱帶淺海吸收鈣質,生成石灰外殼,逐漸形成珊瑚礁。隨著海底板塊冷卻,火山開始下沉,但珊瑚礁繼續上長,形成了島中心周圍的珊瑚環礁和中間的瀉湖。隨著時間的推移,火山將完全沉沒,隻留下珊瑚環礁圍繞著瀉湖。
在法屬玻利尼西亞社會群島的背風群島中央便是出奇寧謐的博拉—博拉島。在博拉—博拉島上閃耀著銀光的海灘背倚著椰林、青翠的丘陵和耀眼的木槿,再往裏是晶瑩清澈的瀉湖。東來的信風帶來陣陣清新的氣流,使這一熱帶地區的氣溫處在24℃~28℃。
珊瑚環礁隻有一個通航入口,當地人稱為莫圖斯,使得這個瀉湖成為一個天然的港口。博拉—博拉主島的麵積是直布羅陀的兩倍,另外兩個小島圖普阿和圖普阿伊蒂都是火山口侵蝕形成的。兩座峻峭的山峰雄踞博拉—博拉島上,分別是海拔660米的帕希亞山和海拔725米的奧特曼努山。奧特曼努山曾經是一座火山。在火山噴發毀去其山頂之前,它曾隆起於海底之上達5400米。這座長期熄滅的死火山如今覆蓋著茂密的綠色森林。玻利尼西亞人早在1100多年前就在島上定居,並在此修建了幾座廟宇。
知識點信風帶
在赤道兩邊的低層大氣中,北半球吹東北風,南半球吹東南風,它們年年如此,穩定出現,很講信用,因此被稱為“信風”。西方古代商人們常借助信風吹送,往來於海上進行貿易,因此信風在被翻譯成漢語的時候有時又被稱為“貿易風”。
信風的形成與地球三圈環流有關,太陽長期照射下,赤道受熱最多,赤道近地麵空氣受熱上升,在近地麵形成赤道低氣壓帶,在高空形成高氣壓,高空高氣壓向南北兩方高空低氣壓方向移動,在南北緯30度附近遇冷下沉,在近地麵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帶。此時,赤道低氣壓帶與副熱帶高氣壓帶之間產生氣壓差,氣流從“副高”流向“赤低”。在地轉偏向力影響下,北半球副熱帶高壓中的空氣向南運行時,空氣運行偏向於氣壓梯度力的右方,形成東北風,即東北信風。南半球反之形成東南信風。在對流層上層盛行與信風方向相反的風,即反信風。
大堡礁
大堡礁位於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以東,南回歸線與巴布亞灣之間的熱帶海域。大堡礁南北長約2000千米,東西寬20~240千米,包括約3000個島礁和沙灘,分布麵積共達345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景色最美的活珊瑚礁群,因此也常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觀”。
大堡礁是澳大利亞東北海岸外一係列珊瑚島礁的總稱。大堡礁生長在中新世時期,距今約有3000多萬年。大堡礁共有大小3000多個珊瑚島嶼,是由一種微小的腔腸動物珊瑚蟲長年累月“建築”起來的,而且麵積還在不斷擴大。珊瑚蟲有350多種。它們體態玲瓏,色澤豔麗,但卻十分嬌弱。大堡礁所處的水域,終年受太平洋的南赤道暖流和東澳大利亞暖流的影響,全年平均水溫在20℃以上,加上這一帶海域海水淺、含鹽度和透明度高,非常適合珊瑚生長。一般的珊瑚最多不過長到80米厚,而這裏的珊瑚厚度竟達220米,為世界之最。珊瑚蟲具有堅硬的石灰質骨骼,喜歡聚居,繁殖能力很強。後一代在前一代的骨骼上繁殖生長。珊瑚蟲有紅、白、黃、綠等顏色,殘骸每過35~335年就可增高1米,因為珊瑚蟲的種類不同,使得珊瑚礁的生長速度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