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於鍾表,時間得以表示自己的量度。大家都知道鍾表,它不間斷地、自發地經曆一係列相等的事件,即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某個周期。鍾表所經曆過的周期的數目,就表現為時間的量度。如果正在發生一件事,在觀察這件事時,所有的觀察者的鍾表的時間都一樣,就可以說,所有人在同一時間看到了這件事,因為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的位置不會影響到時間。很明顯,我們完全可以認同這種“同時性”的時間定義法。在相對論沒有出現之前,對於空間上分隔開的事件來說,“同時性”這個假定的概念有著絕對的客觀意義。
然而,當光的傳播定律被我們發現之後,這個假定就失效了。我們可以想想,在真空中光的速度跟參照哪個慣性係沒有關係,因此,在解釋那些發生在空間中隔開的點上的事件時,同時性概念就不具備絕對的意義。事實上,必須將一種特殊時間規定給每一慣性係。若是在不使用慣性係(坐標係)來做參照的情況下,斷言空間中不同點上的事件是同時發生的,那麼,這個斷言就是毫無意義的。
在最後,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空間和時間相互融合,共同構成了一個均勻的四維連續區。
與泰戈爾關於真理的討論
愛因斯坦:有人認為,在我們的世界之外,有著神的存在,您是否也信仰這個呢?
泰戈爾:我的信仰不是這個。人類的發展永無止境,人類的個人終究能夠理解所有的東西,宇宙的真相正在向個人展開,人們也發現了,宇宙的真理即為人的真理。
在此,我想用一個科學事實對我的看法加以解釋。大家都了解,物質是由質子和電子構成的,沒有任何別的東西存在於兩者之間。然而,各個電子與質子之間也許一點空隙也沒有,也許物質是一種具有連續性的存在。同理,兩個人之間也互相聯係,社會就是由千千萬萬的這樣的兩個人所組成的。這種聯係的意義就是,人類社會因此而獲得了生命機體一樣的統一性。正如同兩個人之間存在著聯係,我們和整個宇宙也有著同樣的聯係。此即為人的宇宙。
我也從幾個不同的方麵,對上麵的思想進行過認真的研究。
愛因斯坦:對於宇宙的本性,人們基本上存在著兩種相異的看法:
一、世界和人相互統一,沒有了人,世界也就失去了統一和意義;
二、世界是客觀實在,即使沒有人的精神,它依然能獨立存在。
泰戈爾:當永恒之人和我們的宇宙達成和諧一致之時,宇宙就是我們的真理,甚至,在這個時候,我們會感覺到宇宙那不可言喻的美。
愛因斯坦:不過,您這些關於宇宙的想法,都不過是屬於您個人的。
泰戈爾:不錯,可是我覺得,對於宇宙,很難再有其他什麼想法。這個世界是屬於人的,關於世界的科學觀念,就是科學家的那些觀念。換而言之,沒有任何別的世界存在於我們正在生活的世界之外。我們的世界的實在性,依賴於我們的意識。並且,從永恒的人的角度來看,確實存在著理性和審美的標準,能夠將確定性賦予這個世界。
愛因斯坦:您是否在說,永恒就是人的本質之所在?
泰戈爾:確實如此,人和永恒是一致的。然而,我們還需要通過自己的感情和活動,才能對它有所認識。我們需要認識那最高的人,我們現在的人所具有的固有的局限性,在他們身上是不存在的。科學的真理世界超出了個人,因為科學的研究對象,就是那種個別人無法局限的東西。宗教的作用,就在於建立起這些真理和我們深層次需求之間的聯係。從我們個人的角度而言,能夠認識普遍的真理。因為宗教,真理獲得了價值,真理正在不斷向我們展開,在我們不斷把握真理的同時,還會感覺到:我們和真理成為和諧的統一。
愛因斯坦:也就是說,要是沒有了人,也就不存在所謂真和美了?
泰戈爾:不錯。
愛因斯坦:那麼,若是沒有了人類,貝爾維德勒的阿波羅像是否也就談不上美不美了?
泰戈爾:沒有錯。
愛因斯坦:你對美的這種看法我表示讚同,然而,我卻難以讚同你對真理的觀點。
泰戈爾:難以讚同?其實道理都是一樣的,也需要有人,然後才能認識真理。
愛因斯坦:雖然我找不到反駁你的理由,可是,這是我的信仰所在。
泰戈爾:美蘊藏在完美的和諧理想之中,而這種完美的和諧,隻存在於萬能的人身上。所謂真理,就是對萬能精神的完全的理解力,在一次次錯誤、一次次積累經驗教訓和一次次自我反省、思考的情況下,我們這些個人正一點點向真理靠近。我們要想認識真理,就隻能用這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