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次大陸文明的曙光,究竟從何時開端,在20世紀以前一直是從印度——雅利安人進入印度河流域算起,時間大約在公元前十四五世紀。這樣,印度也就難以列入世界文明古國的行列。可是,當人們讀到古《吠陀》經的一些詩句時,常常發現印度——雅利安人初侵印度河流域後,曾與原始居民進行過無數次激烈的戰鬥,並摧毀了他們的許多城堡。這就不能不使人們聯想,在印度——雅利安人到達印度次大陸前,在這裏一定會有居民、城堡和高度發展的文化。可是,這種文化是個什麼樣子?它是怎樣被毀滅的?特別是它為什麼被毀滅得如此徹底,以致在地麵上找不到任何痕跡,從而成為千古之謎。
曆史的迷霧吸引著考古學家的腳步。他們終於在20世紀的20年代初,在印度河流域發現了一座座沉睡幾千年的古城遺址。這些古老的城址設計複雜,文物多彩,宛如一幅幅迷人的畫卷,使人們看到了作為世界文明發祥地之一的古代印度高度發展的文化。這些古城的文化常常以印度河流域的主要城市遺址哈拉帕命名,故稱為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文化起止時間,說法不一。據M·惠勒考古斷定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750年。另據D.P.阿格拉瓦爾把考古和碳14定年相結合,斷定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750年。哈拉帕文化的範圍很廣,西起蘇特卡根一杜爾(距伊朗東境約40公裏),東達阿拉姆吉爾普爾(德裏附近),北起羅帕爾,南至納巴達河以南的巴格特拉爾。東西長1550公裏,南北長1100公裏,其範圍比現在的巴基斯坦大得多。
哈拉帕文化的中心是雄偉、莊嚴的哈拉帕和摩亨佐一達羅兩座城市,它們是上古印度文明的見證。哈拉帕城址位於旁遮普地區拉維河(印度河的支流)的左岸。摩亨佐一達羅城址位於信德省(今巴基斯坦境內)的拉爾卡納縣,靠近印度河的右岸。兩座城市大小相等,周長大約都有4.8公裏,麵積大約都有85萬平方米,居民大約都有35000人。兩座城市都是由位於高岡上的衛城(統治者的居住區)和較低的下城(居民區)兩部分組成。衛城以雄偉的磚牆環繞,城牆每隔一段距離便有一座方形棱堡。城市建築規劃整齊,主街又寬又直,摩亨佐一達羅的主街寬達10米,可以同時並行幾輛大車。在街道上每隔一段距離備有點燈用的路燈杆,便於行人夜間行走。兩座城市的房屋大多用燒磚砌築,富人還築有高樓大廈。城市的富人還有完整的排水係統,顯示出哈拉帕文化城市設計的高度水平。古城所保留下來的文化遺物,豐富多彩,在這裏有刻有文字、圖畫的精美印章,計算重量的石頭砝碼,計算長度的介殼尺和青銅杆尺,各種金銀珠寶與象牙裝飾,銅與青銅的生產工具和武器等。這些令人驚歎的文物,顯示出上古印度人民高度的創造才能。光輝燦爛的哈拉帕文化是舉世罕見的,它表明印度河流域當時已具有高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