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廣東省南澳島的前海灘有一口神秘的古井。古井用花崗岩條石砌成,呈正方形,口徑約1米,深約1.2米。在這樣一片連接滔滔大海的海灘上,怎麼會有這樣一口古井呢?尤其令人不解的是,盡管古井常常被海浪、海沙淹沒,一旦顯露,並泉仍奔湧不息;盡管四周是又成又苦的海水,湧出的水卻質地純淨,喝之清甜爽口。
據(南澳誌)記載,1277年冬,元兵大舉入侵南宋。南宋大臣陸秀夫、張世傑等護送年僅11歲的皇帝趙景及其弟趙民和楊太後等倉皇南逃。他們乘船登上南澳島,修建行宮,挖築了水井。但不知為什麼,人們後來見到行宮遺址,卻不見水井的影子。
當地一位青年在海灘上發現了一口水井,並在井石四角的石縫中撿到四枚宋代銅錢。經有關部門考察分析,發現古井所處的海灘原是濱海坡地,後因陸地下沉,形成海灘,古井也就被海沙吞沒了,難以被人發覺。但當特大海潮襲來,驚濤駭浪卷走大量沙層,古井便會顯露。這種露井現象,自1962年後又出現過幾次,並且都是在強台風掀起罕見的大海潮之後。
古井井水並非鹹水或半鹹水,即使將苦鹹的海水倒入古井,一會兒之後,井水依然純淨甘甜,令人稱奇。有人分析認為,當雨水降落在地表後,一部分滲入地下,由於古井所處的海灘,地勢較低,滲入到地下的水便向古井海灘彙集。一旦井露,地下水就有了出口,在水位差的壓力作用下,就會在井底形成泉湧之勢。同時,因為古井底質為沙,沙的孔隙中的水質點較為穩定,淡水和鹹的海水混合非常緩慢,海水比重大於淡水,所以淡水可以浮在海水表麵。
但古井水質異常純淨的問題仍給人們留下了疑謎。有人用水質純度測量表測得古井水比當地的自來水還要純淨,貯藏數年而不腐,這實在令人難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