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遼寧省東部山區桓仁縣和寬甸縣境內,有一條長約15公裏的怪異地帶。在這裏,每年夏季地下會冒出冷氣,冬季會冒出熱氣,猶如地底下藏著一隻冷暖大空調。

故事發生在19世紀末的一個夏天,桓仁縣沙尖子鎮的農民任洪福在堆砌房屋北頭的護坡時,偶然注意到扒開表土的岩石縫隙裏不斷向外吹出陣陣寒氣,感到非常驚訝。

於是,任家就在冒氣強烈的這段護坡底角,用石塊壘成了一個長寬各約半米、深不到1米的小洞。

據說,在1946年的一個夏天,一個國民黨軍官將一頭大汗淋漓的戰馬拴在洞口附近的樹樁上,到了第二天早晨來牽馬時,發現這匹馬已凍僵在地上不能動彈了。可見這岩縫裏的寒氣的溫度低得驚人。其實,這裏的地溫一直有著冬熱夏冷的怪異特點。

每年盛夏,從任家石縫吹出的寒氣溫度低達-2℃,岩石洞裏的寒氣溫度更低,達-15℃。放在洞口的雞蛋會凍破蛋殼,洞內放杯水會結成冰塊,雨水流入岩石裂縫,會凍成縷縷冰棱。

近幾年來,每逢夏季,任家都利用這個天然小冷庫,為鄉親和沙尖子鎮街上的飯店、醫院、酒廠、獸醫站等單位貯存魚、肉、疫苗、曲種、菌種等物品,冷藏效果十分理想。然而立秋以後,周圍地溫不斷轉冷,這裏的地溫反而由冷趨暖。

到了寒冬臘月,外邊已是冰天雪地,寒風凜冽,草木枯萎凋零,而在這個地溫異常帶卻是熱氣騰騰,暖如溫室。

整個冬春季節始終不見冰雪。特別是任家屋後,青草茵茵,種下的蔬菜莖粗葉壯。

任家在冒氣點上平整了一小塊土地,上麵蓋上塑料棚,棚內氣疆可保持在17℃,地溫保持在15℃,具有天然溫室的栽培效果。

據說,這種奇異的地帶在我國南方也有發現。湖南省五峰縣境內,有座白溢寨山,峰高海拔2300多米,山坡上有兩處地方,每處約有1000多平方米地,在炎熱的夏天,兩塊地上會蓋滿白冰;夏天一過,即冰消寒散。

冬天來臨,周圍降雪結冰時,這裏卻存不住一點冰雪。待第二年盛夏,又出現冰塊。年年如此。

這種冬熱夏冷的奇異現象引起了各界的注意和研究,人們曾多次組織到桓仁作實地考察,並開展學術討論,對這種奇象的成因提出了各種解釋。有人認為,在這個地溫異常帶的地下,可能有龐大的能保溫的儲氣構造。冬季,大量的冷空氣進入這種構造,可以一直保溫到夏季才慢慢地逸出。

冷空氣排出的同時,熱空氣進入儲氣構造,被保溫到冬天又逐漸逸出來。另一種觀點認為,這個地帶的地下可能存在一冷一熱兩條重疊的儲氣帶,始終在同時釋放冷熱氣流。

冬季,人們感到異常的是儲熱氣帶中釋放的熱氣,而對同時釋出的冷氣,卻因氣溫低而覺察不到異常;遇到炎熱的夏天,寒氣則變得明顯了。

還有人認為,這裏地下存在的龐大儲氣帶,在不同的方位上有自動開關的天然閥門,冬天排放熱氣而吸進冷氣,夏天排放冷氣而吸進熱氣。

究其成因,誰也拿不出有說服力的證據。人們期待著科學家們能早日弄清它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