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古人隨意拋棄武器之謎(1 / 2)

現代人往往認為人類在科學技術方麵的飛速進步,是二十世紀獨有的現象,但曆史上最大的技術革命發生於最後一個冰期的顛峰時期,舊石器時代後期,距今40000至12000年。

人類的祖先有數10萬年曾使用最原始的工具,用折斷的野獸骨骼做大頭棒和砧板,用石塊削成原始的刀和斧頭,把木條或樹枝的尖端用火烘硬製造簡單的長矛。後來在舊石器時代的最後數千年期間,工具製造技術產生了一次大躍進。

人類工具的種類和款式大大增加,並且日趨精巧,要拜"現代智人"所賜。因為他們的遺物最先在法國多敦河區克洛麥農山洞中發現,所以有時候也稱克洛麥農人。在最後一個冰期內,世界的氣候逐漸變得寒冷,約20000年前到達嚴寒高峰時,克洛麥農人就散居歐洲和亞洲比較溫暖的地區。這些具有高度發明創造才能的人,發明了弓箭,利用獸皮張搭帳篷和縫製衣服,學會用魚鉤,並且用可以卸下叉頭的魚叉捕魚,又雕製了一種投矛器,獵人因而可把利器擲得更遠、更猛力(現在澳大利亞土著和南美洲印第安人仍然使用)。他們更充分利用了足以影響人類前途、用一種工具製造另外一種工具的技術觀念,這種觀念對發展各種複雜和專門的設備具有重大意義。

出土古物中有兩種製造工具用的重要工具:一種是形狀像油煎圈餅、有手柄的骨製物件,用來將浸軟或蒸軟的矛柄拉直;另一種是鑿刀(用燧石製成狀如鑿子的尖物)。在石器時代遺物發掘地點上,發現了各種各樣鑿刀,而每一種鑿刀都可以用來將燧石、木頭、特別是獸骨削鑿成各種形狀。因為發明了造工具用的工具(尤其是鑿刀),手工藝者終於能夠製造更多的工具,以應種類日益繁多的工作所需。同時,他們利用特別設計的刮刀,能夠割取獸皮和把其內表麵刮削幹淨,然後用油浸軟,再用皮線或腸線縫製獸皮帳篷或衣服。

當時這些工藝家還認識到怎麼樣以各種材料做不同用途。例如在前蘇聯柯斯提安基一個考古場地發現的一些史前燧石,據知來自130公裏外的高質礦藏,從而證明當時的獵者或做貿易的人不辭長途跋涉,取用質地最佳的燧石。他們更懂得利用當時遍布歐洲,甚至遠及南陲西班牙的馴鹿鹿角,及東北麵長毛象的象牙。他們將塊狀獸骨或石塊邊緣在砂岩上摩擦,磨得鋒利;甚至發明了象牙勺和象牙匙,作為飲食器皿。

考古學家在西伯利亞一處稱為柯可裏夫一號的考古場地,發現一件骨製矛頭,這矛頭上刻有槽紋,以使被矛刺傷的野獸流血不止,從而使奔逃中的野獸迅速死亡。歐洲某些考古場地還發現一些火爐遺址,火爐中央有許多小坑通向爐外,以利空氣流通,讓爐火燒得更旺。至於在捷克杜尼威斯托尼斯考古場地發現的一批27000年前泥塑像,則顯示當時的人已經懂得利用加熱方法,使軟泥變得更為堅實耐久,因而開辟了陶器發展的途徑。

當然,激發上述種種進步的原動力是那個時期氣溫日漸降低。寒冷的天氣驅使沒有山洞藏身的人建造像帳篷般的結構物,用野獸毛皮遮蔽身體,以及尋求更快捷和更有效的捕獵方法。新工具種類漸多,而且日趨精巧,顯示這些早期人類逐漸發展和掌握一種影響更深遠的本領,那就是開始發展複雜的語言,以便將知識從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將技巧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銅器時代(約公元前4000年)的人發明銅錫合金前,燧石是製造工具和武器的最佳材料。比石頭柔韌的骨、角和象牙,亦漸漸選作製造諸如魚叉和縫針之類較精細的工具。

當時的手工藝者有幾種把燧石製成鋒利工具的方法。所知最早的辦法是用一塊堅硬的石敲打選作工具的石塊,使這石塊沿某一個劈理麵裂開;然後用一把木製或骨製的槌子,一小塊一小塊地削這石核石器表麵,進一步使其成形。工藝匠還可將一大塊石頭粗略地砸成圓柱形或錐形,然後從邊上敲下薄薄的石片,石片兩邊便是刃口。通常,他們還進一步加工,將一邊刃口磨鈍,運用這石刀的人可以手持刀背用力切削而不致割傷手掌;或將兩邊刃口再加改良,做成矛頭模樣,用以刺戳。通常幹這種細致的削鑿工作不采用敲擊的辦法,而是把木製、骨製或石製的尖頭工具,用力壓在石片邊緣加以研磨。他們手持未製成的石刀,把刃口那邊頂住砧石,然後施壓力,直至刃口部分碎片崩脫。這些工藝匠隻須改變把持工具的角度和位置,同時運用適當壓力,便能準確控製崩脫碎片的大小和形狀。一名石器時代的工具製造者,在製成一件滿意工具之前,有時會拋掉數十件未完成的工具。多年來,在已知為石器時代礦場的考古地點,即發現數以百計的這種未完成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