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的宇宙中,太陽係家族裏有一顆美麗的蔚藍色星球,那就是我們的家園——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

如果你站在距地球38萬公裏之外的月球上觀察地球的話,你會發現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它的表麵大多為藍色,那是海洋;還有白色,那是極地和高山的終年積雪;也有棕黃色和綠色,那就是陸地和陸地上的植被了。

地球上70%的表麵被海洋覆蓋著。風和日麗時,這裏是波光粼粼,水天一色;風暴雨狂時,這裏是驚濤裂岸,白浪滔天。這裏遊弋著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這裏生長著美麗的珊瑚。這裏過去曾經是生命的搖籃;這裏現在依然是無盡的寶庫。

地球上的陸地隻占不到1/3的麵積,卻有著複雜多變的景觀:有一望無際的平原,連綿起伏的丘陵;有茂密的森林,茫茫的草原;有小橋流水的江南水鄉,也有人跡罕至的西域戈壁;有赤道熱帶的綺麗旖旎,也有南北兩極的銀裝素裹;有刺破青天的喜馬拉雅山,也有令人驚心動魄的科羅拉多大峽穀。

在我們的家園裏繁衍生息著許許多多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當然也包括我們人類在內。

這裏是一個植物的世界,沒有植物,地球上就沒有生命,人類和動物都需要植物來供給食物和氧氣。我們餐桌上豐盛的佳肴,身上穿的牛仔裝或時裝,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植物。在各個國家裏,都有許多人養花、種菜、供人們觀賞和食用。科學家從植物中提取各種成分來製藥,像治療瘧疾的奎寧、治療感冒的板藍根衝劑等。植物的種類很多,外形千姿百態,最小的海洋浮遊生物用肉眼是無法看到的,而高大參天的“世界爺”——巨杉,竟有83米高,相當於30層樓房那麼高。它有3500年的樹齡,樹圍31米,大約要20個人手拉手才能圍過來,樹幹基部鑿成的隧道竟可通過汽車。

植物的共同特點是它們都能夠利用陽光生產自身生長繁殖所需要的養分。與動物不同,植物不能自己移動。植物界至少有30萬個物種,它們分為藻類、菌類、地衣、苔蘚、種子植物(由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組成)。我們日常見到最多的是種子植物,它們中有高大挺拔、四季常青的鬆柏,也有五彩繽紛、芬芳宜人的鮮花,我們吃的穀物、蔬菜、水果也屬於這一類。

我們的家園也是個動物的王國。許多人一定看過並且喜愛《動物世界》這個電視欄目。看到那些可愛的野生動物,我們生活在現代都市的人有種久違了的回歸自然的感覺。性情溫和、身材矯健的瞪羚在非洲大草原上漫步,高高的長頸鹿從容地俯下頭在水邊飲水,幾隻小獵豹相互追逐、嬉戲,成群的大象在泥澤中盡情地沐浴,上萬頭牛羚隨著季節和環境的變化,成群結隊,浩浩蕩蕩長途遷徙的情景,真是讓人驚心動魄。“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呈現出大自然和諧而美麗的畫卷。

打開動物王國的大門,首先令我們驚愕不已的是那繁多的種類。動物界的物種可能有100萬種以上,科學家們為了能把如此眾多的動物分清查明,並研究它們彼此的親緣關係,把動物分成了十幾個門類,如:海綿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環節動物、節肢動物、軟體動物、脊椎動物等等,脊椎動物又進一步分為無頜綱魚形動物、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我們人類就屬於最高等的哺乳動物。這些動物對於我們來說,有的可能不熟悉,但有的我們不隻是熟悉,而且它們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如:我們穿的皮衣、毛衣、絲綢,我們吃的肉、蛋、奶,預防疾病接種的疫苗,田裏勞作的耕牛,疆場馳騁的戰馬,家中飼養的寵物等等,這樣的例子真是數不勝數,可以說動物已深入到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方麵。依偎在媽媽懷裏的孩子,聽的是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故事,念的是“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的童謠,看的是米老鼠和唐老鴨的動畫片,兩隻胖胖的小手上抱的是小狗熊或大熊貓的絨毛玩具。上學的孩子,學的是“狐狸與烏鴉”

的寓言,背誦的是“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左牽黃,右擎蒼,”“西北望,射天狼”。看看我們的梨園舞台,這邊是孫悟空大鬧天宮,那邊是白娘子斷橋會許仙,一段孔雀獨舞令觀眾如癡如醉,一曲百鳥朝鳳更讓聽者忘記了自己身置何處。再來看看我們的體壇和畫苑:使我們強身健體的五禽戲模仿五種動物的姿態竟是如此惟妙惟肖,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黃胄的驢又是多麼傳神!動物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人類的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啟迪。最早的飛機像鳥,更像蜻蜓;潛艇流線形的造型像魚,更像海豚;斜拉橋的承重受力分布與獵豹身體極為相似。

因為有了生命活動,我們這個家園變得如此充滿活力,如此豐富多彩、美麗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