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道藏佛經(1 / 2)

公西晚晚卻說道:“師父,《清靜經》我都沒看過,你給小林音……”青玉子一拂長袖,偽嗔道:“胡說八道,本派聚典房向不禁弟子出入,裏麵莫非沒有這《清靜經》麼?”

公西晚晚吐了吐舌頭,笑道:“哎呀,師父你幹嘛這麼認真。”說完不管青玉子,對林音說道:“小林音,我師父給你的書,肯定是極好的,你一定要看下去;如果有不懂的呢,你可以問師父,也可以問我師姐們,實在找不到她們,問我也可以的。”公西晚晚雖二十二,卻不改少女心性模樣,一顰一笑都惹的林音心弦亂動。

林音點點頭道:“謝謝晚晚。”心中卻想著,青玉子還是未告訴他自己當日究竟做了什麼,莫非是什麼很難堪的事情,大家都不好意思說?林音胡思亂想了一會,忽然聽公西晚晚叫道:“你發什麼呆呢?要去吃飯啦!”

“嗬嗬,沒什麼沒什麼。”林音一想之下竟然出了神,自己也覺奇怪。

青玉子意味深長的看了他一眼,說道:“先去吃飯吧,等到了儋州,讓晚晚她們帶你去吃些儋州本地美食。”林音對吃並無多大興致,但青玉子是一番好意,於是連忙稱謝。

吃罷早飯,林音坐在小木床上翻看《清靜經》,經曰:“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清靜經》據老子“清靜無為”之說推演而來,文理字論,無神無仙。經末附仙人葛翁、左玄真人、正一真人跋語。成書前皆為口口相傳,不記文字,直至東漢年間,葛玄筆錄而成書(其實還有爭議,這裏不表)。

林音讀書識字不多,也不知何為“大道”,卻知天地、日月;不通陰陽,卻知動靜、清濁。總之他越讀越覺得這道藏經典與武學有莫大聯係,似乎對人之陰陽五行潛變運轉亦有解釋。讀到“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這幾句時,隻覺其中玄妙無方,卻又不是十分明白。他思索了一番,依然不懂,便不再管,繼續往下讀。

《清靜經》字數不多,林音很快便大略看過一遍,合上手中書,歎了一聲自言自語道:“我看了一遍,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