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聽到“黑洞”這個詞。簡單的來講,黑洞就是一個密度超大的星球,它能吸收一切,就是光也逃不了。

首先,黑洞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其有巨大的引力,在黑洞中隱匿著巨大的引力場,這種引力大到任何東西都難逃它的手掌心,甚至連光都會被它吸納。因此黑洞邊界以內的所有事物外界都無法看見,所以說它是黑洞,名副其實,這也是這種物體被稱為“黑洞”的緣故。

但是這樣卻給我們的研究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因為它連光都會吸收,我們無法通過光的反射來觀察它,隻能通過它周遭的物體所受到的影響假設推論來了解黑洞。據猜測,黑洞是死亡恒星或爆炸氣團的剩餘物,在特殊的大質量超巨星坍塌收縮時產生的。

物理學的角度是這樣解釋的:黑洞其實也是個星球,隻不過它的密度非常非常大,物體隻要靠近它就會被控製住無法掙脫,就像地球上的一切事物沒有飛離一樣,不管用多大的力氣你都無法擺脫。但是,地球的引力比起黑洞卻是差的極遠,對於地球來說,物體以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秒)來飛行就可以逃離地球,但是對於黑洞來說,脫離它所需的速度之快,比光的速度還快,所以連光都跑不出來,射進去的光被吸納沒有反射回來,所以我們的眼睛就看不到任何東西,隻是黑色一片。

因為黑洞是無法觀察得到的,所以有人就一直置疑,黑洞是否真的存在。如果真的存在,它們到底在哪裏?

又是怎麼產生的?

從天文學角度是這樣解釋的,黑洞的產生過程類似於中子星的產生過程:恒星由於自身重量作用逐漸收縮,直到承受不住發生大爆炸,等核心中所有的物質都變成中子時收縮過程立即停止,被壓縮成一個非常密實的星球。但在黑洞情況下,由於恒星核心的質量很大,以至於這個收縮過程無休止地進行下去,中子本身在擠壓引力自身的吸引下被碾為粉末,剩下來的是一個密度超高的物質。任何靠近它的物體都會被它吸進去,就像真空吸塵器一樣,這就形成了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