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猴麵包樹(1)(3 / 3)

捕蠅草也是一種珍奇的食蟲植物,在世界許多植物園都有栽培。它的捕蟲器形狀很像一個張開的“貝殼”。“貝殼”的邊緣有二三十根硬毛,靠中央還生有許多感覺毛,當小動物觸動感覺毛時,“貝殼”在20~40秒之內就閉合上了,然後靠消化液把小動物“吃”掉。捕蠅草的一頓美餐大約要花7~10天的時間。

在我國的廣東、雲南等南方各省,你可以見到一種綠色小灌木,它的每一片葉子尖上,都掛著一個長長的“小瓶子”(實為變態的葉),上麵還有個小蓋子,蓋子通常情況下是半開著的。這“小瓶子”的形狀很像南方人運豬用的籠子,所以人們給這種灌木取了個名字,叫“豬籠草”。奇妙的就是它的這個“小瓶子”。豬籠草的“瓶子”內壁能分泌出又香又甜的蜜汁,貪吃的小昆蟲聞到甜味就會爬過去吃蜜。也許就在它吃得正得意的時候,腳下突然一滑,一頭栽到了“小瓶子”底上,瓶子上麵的蓋自動關上了,而且瓶子裏又貯有黏液,昆蟲很快被黏液粘得牢牢的,想跑是跑不掉了。於是,豬籠草便得到了一頓“美餐”。

用瓶狀的葉子捕食蟲類的植物還有許多,在印度洋中的島嶼上就發現了將近40種。那些奇怪的“瓶子”有的像小酒杯,有的像罐子,還有的大得簡直像竹筒,小鳥陷進去也別想飛出來。但是要說構造的精巧、複雜,我國的特產——豬籠草的“瓶子”是要排在第一位的。

夏天到來後,在沼澤地帶或是潮濕的草原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種淡紅色的小草,它的葉子是圓形的,隻有一個小硬幣那麼大。葉上麵長著許多絨毛,一片葉子上就有二百多根。絨毛的尖端有一顆閃光的“小露珠”,這是由絨毛分泌出來的黏液。這種草叫毛氈苔,也是一種吃蟲草。如果一隻小昆蟲爬到它的葉子上,那些“露珠”立刻就把它粘住了,接著絨毛一齊迅速地逼向昆蟲,把它牢牢地按住,並且分泌出許多黏液來,以把小蟲溺死。過一兩天後,昆蟲就隻剩下一些甲殼質的殘骸了。最奇妙的是,毛氈苔竟能分辨出落在它葉子上的是不是食物。如果你和它開個玩笑,放一粒沙子在它的葉子上,起初那些絨毛也有些卷曲,但是它很快就會發現這不是什麼可口的食物,於是又把絨毛舒展開了。

通過上麵的文字,你一定得出了這麼一個結論:食蟲植物食蟲全靠它們各種奇妙精致的捕蟲器。但是,不要忘記這些捕蟲器都是由葉子變化來的。也許你會問,綠色植物不是自己能製造養料嗎?為什麼這些綠色植物要吃蟲呢?科學家們研究發現,這些植物的祖先都生活在缺氮的環境中,而且它們的根係又不發達,吸收礦質養料的能力較差。為了獲得它們所不足的養料,滿足生存的需要,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遺傳變異,一部分葉子就逐漸演變成各種奇特的捕蟲器了。

致幻植物

什麼叫“致幻植物”呢?簡單地說,就是指那些食用後能使人或動物產生幻覺的植物。具體地說,就是指有些植物,因它的體內含有某種有毒成分,如裸頭草堿、四氫大麻等,當人或動物吃下這類植物後,可導致神經或血液中毒。中毒後的表現多種多樣:有的精神錯亂,有的情緒變化無常,有的頭腦中出現種種幻覺,常常把真的當成假的,把夢幻當成真實,從而做出許許多多不正常的行為來。

有一種叫作墨西哥裸頭草的蘑菇,體內含有裸頭草堿,人誤食後肌肉鬆弛無力,瞳孔放大,不久就發生情緒紊亂,對周圍環境產生隔離的感覺,似乎進入了夢境。但從外表看起來仍像清醒的樣子,因此,所作所為常常使人感到莫名其妙。

如果有人誤服哈莫菌,服用者的眼裏會產生奇特的幻覺,一切影像都被放大,一個普通人轉眼間變成了碩大無比的龐然大物。據說,貓誤食了這種菌,也會懾於老鼠忽然間變得碩大的身軀,而失去捕食老鼠的勇氣。這種現象在醫學上稱為“視物顯大性幻覺症”褐鱗灰生的致幻作用則是另外一種情形。服用者麵前會出現種種畸形怪人:或者身體修長,或者麵目猙獰可怕。很快,服用者就會神智不清、昏睡不醒。

服用大孢斑褶生會喪失時間觀念,麵前出現五彩幻覺,時而感到四周綠霧彌漫,令人天旋地轉;時而覺得身陷火海,奇光閃耀。

美國學者海·姆,曾在墨西哥的古代瑪雅文明中就發現有致幻蘑菇的記載。不久後,人們在危地馬拉的瑪雅遺跡中又發掘到崇拜蘑菇的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