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的熱帶草原上,生長著一種形狀奇特的大樹,19世紀一位博物學家是這樣描寫它的:“由於樹幹膨大,當它落葉後光禿而憔悴地站在那裏,仿佛中風病人伸展開臃腫的手指。”另一個更早的探險者則描寫道:“半獸半人一樣的樹,像一個頭披白發、腦袋斜歪而且挺著大肚皮的老妖怪,皮如犀牛,無數細枝恰似乎指緊緊抓住天空。”這種樹叫做波巴布樹,它的樹幹很大,有的要40個人手拉手才圍它一周,但個頭不高,隻有10多米,是名副其實的“大胖子樹”,因為它的果實鮮美,是猴子等動物喜歡吃的食物,又叫作“猴麵包樹”。
猴麵包樹的故鄉在幹旱的非洲。為了減少水分的蒸發,它的枝頭經常是光禿禿的,一旦雨季來臨,它就利用自己粗大的身軀拚命貯水,一株猴麵包樹據說能貯幾千公斤甚至更多的水,簡直成了荒原的貯水塔,當它吸飽了水分,便會長出葉子,開出很大的白色花。
猴麵包樹用途很多,它的鮮葉是當地人喜愛的蔬菜。樹皮可以製作繩索、袋子、漁網等,還曾用來治療瘧疾,有退熱作用。它的樹葉和果實的漿液,至今還是民間常用的消炎藥物。
猴麵包樹還是植物界的老壽星之一。18世紀時,法國一位植物學家在非洲見到一棵,據他估計這棵樹已活了5500年。有趣的是,猴麵包樹看上去很豐滿,但中間往往是空的,這就無法從年輪上來推斷它的年歲。
在非洲,猴麵包樹常常與慶祝豐收以及其他的一些宗教活動有關。在塞內加爾的塞侖斯,詩人、音樂家、魔術師和史學家這一階層的人,死後就葬在猴麵包樹的空洞裏。有個著名的英國旅行家就曾在一棵猴麵包樹的樹洞裏看見裏麵躺著20多個人的屍體。除此以外,猴麵包樹還常常用作旅行者以及動物們的休憩場所。
不但在非洲,在毗鄰非洲的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洋諸島上,乃至澳洲北部都可以看到猴麵包樹,而且,不管長在哪兒的猴麵包樹木質都有很多孔。
對著它開一槍,子彈完全能穿透而過。除了猴子喜歡吃它的果實外,大象也喜歡吃,並且不但吃它的果實,甚至連它的枝葉和樹幹都吃,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大象成了猴麵包樹的天敵。
能產“大米”的樹
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島嶼上,生長著一種能產“大米”的樹,名叫西穀椰子樹,當地人稱它“米樹”。
西穀椰子樹樹幹挺直,葉子很大,約有3~6米,終年常綠,樹幹長得很快,十年就可以長成10~20米高,但是這種樹壽命很短,隻有10~20年,一生中隻開一次花,開花後不到12個月就枯死了,結的果實隻有杏子那麼大。它的樹皮堅韌,但裏麵卻很柔軟,全是澱粉,開花之前,是樹幹一生中澱粉貯存的最高峰。然而奇怪的是,這些積存了一生的幾百千克的澱粉,竟會在它開花後的很短時間內消失光,枯死後的米樹隻剩下一株空空的樹幹。
因此要在它開花之前將它砍倒,切成幾段,然後再從中劈開,刮取樹幹內的澱粉。接著將它們浸在水裏攪拌,水就變得像乳白色的米湯一樣,然後將沉澱的澱粉加工成一粒粒潔白晶瑩的“大米”,人稱“西穀米”。用它做飯,就像普通米飯那樣香軟。自古以來,米樹生產的“大米”一直是當地人的重要糧食。據測定,這種米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一點也不比大米差,目前世界上仍有幾百萬人還依靠西穀米維持生活。
西穀米不怕蟲蛀,可以用來作紡織工業的漿料,在市場上很受歡迎。
能出“乳汁”的樹
假如你在無花果樹幹上砍上一刀,它就會從傷口裏流出一滴一滴乳白色的液體,在植物界裏,像無花果那樣能流出乳汁的植物還有很多。這些乳汁有的可以做橡膠原料,有的可以提煉石油,有的還真可以像牛奶、羊奶等動物的乳汁那樣供人類享用呢。
在南美洲的厄瓜多爾等國家,許多居民的房子周圍都種有“牛奶”樹。
它有粗壯高大的樹身,閃閃發亮的樹葉。
如果割破這種樹的樹皮,就會流出白色的乳汁,味道和營養價值都和牛奶相似,當地居民就把這種乳汁用清水衝淡煮沸代替牛奶飲用。
如果把樹皮劃一個口子,一小時內可流出一公升左右的乳汁。
有趣的是,這種乳汁存儲時間很短,否則就會變質,用鍋煮時,麵上還會出現一層蠟質,當地居民用它做成蠟燭供照明用。
在巴西的原始森林裏還生長著另一種“牛奶”樹,人們隻要用刀割破這種樹的樹幹,馬上就會噴出白色乳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