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什麼是非典型肺炎?
非典型肺炎(世界衛生組織稱之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簡稱SARS),是由變種冠狀病毒(SARS病毒)引起的一種新的呼吸係統傳染性疾病。非典型肺炎是通過近距漓空氣飛沬和密切接觸而傳播的呼吸道急性傳染病。以發熱(高於38攝氏度)為首要症狀,伴有頭疼、關節酸痛和全身酸痛、乏力。呼吸道症狀明顯,如幹咳等。部分病人偶有血絲痰、出現呼吸加速、氣促等呼吸道症狀,極個別病人出現呼吸衰竭,如診治不及時可導致死亡。
非典型肺炎(以下簡稱非典)潛伏期2至21天,大多數人感染4至5天後發病。2003年春天非典的流行,嚴重威脅了人類的健康。在此提醒: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第二節 防非典要做到哪“四勤三好”?
“四勤”即:勤洗手、勤洗臉、勤飲水、勤通風。
勤洗手。洗手這是預防病毒傳染的第一道防線。要時常保持雙手潔淨,洗手時手心、手背、手腕、指尖、指甲縫都要清洗,肥皂或洗滌液要在手上來回搓10~15秒,整個搓揉時間不應少於30秒,最後用流動水種洗幹淨。觸摸過傳染物品的手,至少應搓衝五六遍。
勤洗臉。臉部容易寄居病毒。非典型肺炎的病原體主要是通過鼻、咽和眼侵入人體的。洗臉可把病毒清洗掉,使鼻、口腔和眼等病菌容易侵入的部位保持潔淨,減少感染的機會。
勤飲水。冬、春氣候多風幹燥,空氣中粉塵含量高,鼻粘膜容易受損,勤飲水可以使粘膜保持濕潤,增強抵抗力。同時,勤飲水還便於及時排泄體內的廢物,有利於加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勤通風。室內經常通風換氣,可稀釋減少致病的因子。非典型肺炎是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近距離空氣飛沬傳播。空氣流通後,病原菌的濃度稀釋了,感染的可能性就很小。使用空調的房間更要注意定時開窗通風。
三好即:口罩戴得好、心態調整好、身體鍛煉好。
口罩戴得好。戴口罩猶如給呼吸道設置了一道“過濾屛障”,使病毒和細菌不能進入人體。在進入醫院看病、探視病人或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建議戴上12層以上的棉紗口罩。口罩最好“4小時一更換、一用一消毒”,家庭可用微波爐消毒或用蒸汽熨鬥熨燙。但在沒有疫情發生且又通風的環境下,不必戴口罩。心態調整好。對非典我們應正視它的存在,不必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它的傳染性極強,對生命健康會帶來一定威脅。隻有以健康的、科學的良好心態生活著,我們的免疫係統才會免遭侵襲。身體鍛煉好。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外出旅遊,多到戶外、郊外呼吸新鮮空氣,但要注意根據氣候變化增減衣服,合理安排運動量。
第三節 個人有哪些防非典措施?
(1)持工作、生活環境通風換氣,勤打掃環境衛生,勤曬衣服和被褥等;
(2)盡量減少到人群集中的地方活動;
(3)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經常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
(4)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後要洗手,洗手後用清潔的毛巾和紙巾擦幹。不要隨地吐痰,洋情可見本書“改改隨地吐痰的壞毛病”。
(5)注意增減衣物,加強戶外鍛煉,增強體質;
(6)一旦發生發熱、咳嗽等症狀,及時就醫,早期診斷治療。對出現一例或多例病人的家庭,應進行醫學監測,並由當地疾病控製機構釆取消毒措施;
(7)疑似病人與確診病人要收入不同的病房。進入病區應戴12層棉紗口罩、帽子、鞋套,穿隔離衣。住院病人也都要戴口罩,並不設陪護,不得探視。
(8)縮短探視其他病人的時間,接觸其他病人戴口罩,4小時更換一次;
2003年4月,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通過互聯網向社會公布了《非典型肺炎防治技術方案》。對非典型肺炎的定義、症狀、預防措施、治療辦法等都作了詳細說明。
第四節 防非典參考中藥處方有哪些?
《人民日報》4月25日載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非典型肺炎中醫藥防治技術方案(試行)》,在原《技術方案》推薦的3個中藥參考處方基礎上,新增加了3個參考處方,同時對原處方的藥物組成、用量和用法進行了調整,並明確了各處方的主要功能,以便更好地適應需要。參考處方是:
處方一
主要功能:益氣化濕,清熱解毒。
藥物組成:生黃芪10克、敗醬草15克、薏苡仁15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
處方二
主要功能:清熱解毒,利濕化濁。
藥物組成:魚腥草15克、野菊花6克、茵陳15克、佩蘭10克、草果3克。
用法:水煎服,日服一劑。
處方三
主要功能:清熱解毒,散風透邪。
藥物組成:蒲公英15克、金蓮花6克、大青葉10克、葛根10克、蘇葉6克。
用法:水煎服,日服一劑。
處方四
主要功能:清熱解表,疏風透邪。
藥物組成:蘆根15克、銀花10克、連翹10克、薄荷6克、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日服一劑。
處方五
主要功能:徤脾益氣,化濕解毒。
藥物組成:生黃芪10克、白術6克、防風10克、蒼術6克、衰香10克、沙參10克、銀花10克、貫眾6克。用法:水煎服,日服一劑。
處方六
主要功能:益氣宣邪,解毒化濕。
藥物組成:太子參15克、貫眾6克、銀花10克、連翹10克、大青葉10克、蘇葉6克、葛根10克、藿香10克、蒼術6克、佩蘭10克。用法:水煎服,日服一劑。
第五節 中醫藥預防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有哪些注意事項?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指出,根據中醫防治疾病的理論和經驗,預防疾病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養生保健,合理飲食,勞逸結合,增強體質。
在疫病流行地區,對接觸或可疑接觸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人和易感者,可在醫師的指導下合理應用中醫藥預防方法和措施。
在應用中藥預防時,要區別不同情況,因時、因地、因人選擇中藥預防處方。
老人、兒童應在醫師的指導下減量服用;慢性疾病患者及婦女經期、產後慎用;孕婦禁用。
中藥預防處方不宜長期服用,一般3至5天。服用中藥預防處方後感覺不適者,應立即停止服藥,並及時谘詢醫師;對中藥預防藥方中的藥物有過敏史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特別強調,不要輕信所謂“秘方”“偏方”“驗方”,而是應由執業醫師開具處方使用預防中藥。同時,也不要輕信“保健品防治非典”的誤導宣傳,各種保健品不可能具有預防非典的直接效果。具有“免疫調節”功效的保健品在這方麵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這種作用不應肆意誇大。
第六節 為什麼不提倡健康人群以中藥來預防非典?
非典是一種新的傳染病,目前臨床治療還在摸索中。社會上出現的藥方,主要著眼於清熱解毒或仆氣,提高人體免疫功能。而且中醫講究辨證論治,不可一概而論。尤其健康的人,更不該以單純吃中藥來預防疾病,大量人群長期大量服一種藥,無疑違背了中醫施治因人、因地而異的原則,極可能出現不良反應,比如長期服用就可能造成補氣藥多了容易上火,清熱解毒藥多了易致腹瀉。這樣不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也造成藥材資源的人為短缺,甚至影響到正常的醫療工作,因此是不足取的。即便藥物預防,也應避免出現方子出一準讓老百姓無所適從的現象。
中藥預防非典的適用範圍主要是兩種人群,一種是密切接觸者,包括親屬、朋友和醫務人員,他們可以也應當釆取一些藥物預防措施。第二種是高危人群,比如體弱的老人、兒童,以及一些身處特殊環境的人群,如車站、商場這類人群大量集中場所的工作人員要適當防護。我們應該旆選使用藥物,審慎地科學的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