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用水一方麵要進行廣泛的宣傳教育工作,使工業部門把節水工作納入增收節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來對待;另一方麵要製定與工業用水有關的方針、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製定科學的獎罰條例、確定合理的水價。同時,要建立、健全各級管理機構,具體負責執行國家和地方政府製定的節水方針、政.策、法令,編製和審查年度節水計劃,組織和協調重大的節水技術研究和推廣工作。每個企業應建立廠、車間、班組三級節水管理網,使節水與經濟責任製掛勾,做到用水有指標、耗水有定額、節水有獎、超額受罰,隻有這樣才能使工業節水工作順利進行下去。
加強法製建設,強化節水管理。建立健全節水工作管理體係,製定地方法規,實現依法治水,實行定額計劃供水。
實行計劃供水目的在於杜絕浪費。把節約用水與用戶的經濟利益聯係起來,有利於取消“包費製”,實現分戶裝水表計量收費。對公共用水實行計劃供水,按不同季節’不同檔次累進加價收費。對居民用水實行定額用水,在定量供水範圍內平價收費,超定量用水時累進加價收費,按用量大小確定不同價格,以鼓勵節約用水。
根據部分城市的實踐證明,實行計劃供水取消包費製後,可節約用水50~60%;居民分戶裝表後一般可節約用水20~50%。
②技術性措施
合理調整產業結構。水資源是一個地區生存與發展的基礎資源。但是,相當長的一個時期以來,人們並沒有把水放在應有的位置。諸如在一個地區發展中,布設工業項目、規劃城市和人口發展、農作物布局等,往往不考慮或不完全考慮水的問題。如北京作為首都,曆來都是“吃皇糧”、“拿國家俸祿”的,而因體製的問題,非要它在經濟和財政上“自立”,大量發展一些不相宜的鋼鐵、石化、化工及重型機械等項目,使得這個原來水資源比較優越的城市人為地造成缺水危機(北京市中心地區工業用水竟占80%,而其中冶金、電力、化工又占工業用水的80%)。當然,我們並不讚成北京完全堅持“吃皇糧”、“拿國家俸祿”的消費城市發展方向。但是,北京作為全國的政治、文化、科技中心是第一位的,相應地發展一些為城市生活服務的日用品、高技術精細產品、特色產品的工業以及旅遊、服務業是非常適宜和需要的,但這是第二位的。我們也看到,在一些水資源缺乏、鹽堿化嚴重的地方卻布設了大型化工廠,這曾使人們不可理解。現在看來已很清楚——有些地區為了增加自己的產值、水源不足也要建廠。考慮水源不夠、不合理的布設工業在全國各地屢見不鮮;而無周密的用水計劃盲目種植水稻、小麥等耗水作物,在一些地區仍然存在。現在,一些地區的水資源已經無法承載過多的人口、工業和農業負荷。
過去的已經過去。我們不能把已經形成的事實完全推翻。但如果可能,合理調整某些工業項目和農作物的結構和布局,是可以緩解部分用水緊張狀況的。最主要的是將來,我們一定要吸取教訓,在未來經濟發展的規劃中,一定要充分考慮水資源,使生產結構與布局合理。
工業節水技術。工業節水的技術措施,歸根到底是圍繞提高工業用水的重複利用率問題,這不僅是降低浪費新鮮水的重要途徑,也是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汙水量的重要措施。
提高工業用水的重複利用率,從技術角度考慮主要有兩點:一是盡量擴大循環用水量,特別是工業中冷卻水和空調水應全部循環使用,工藝用水也應盡量處理後再回收使用;二是改革工業生產工藝,減少工業生產中的用水環節。根據以上兩點,各部門、各行業都可采取不同的技術措施。
城市生活節水技術
a.提高水的重複利用率
提高城市生活用水的重複利用率,就是要做到一水多用。如公共用水中空調冷卻水必須全部重複利用;居民區須解決洗衣用水和洗澡用水的重複利用問題。
b.分係統供水
生活飲用水水質要求高,但數量較少,可單獨設置供水係統;生活雜用水水質要求低,但數量較大,可另設供水係統,並用二次水源供給。目前有些缺水城市,在新建樓房供水係統的設計中,已采用了分係統管路進行供水。
c.采用節水型設備
在城市居民用水中,用水量較大的是廁所和盥洗間,其次是廚房洗菜用水。一般采用節水設備後可節省用水量20~30%。目前已經采用的節水設備有:水龍頭的“節流塞”、“光電控製器”;浴室中“節水蓮蓬頭”和“腳踏式自動控製開關”;便池中“自動衝水箱”、“壓力抽水箱”等。
在室外用水中,清潔用水、消防用水、綠化用水所占比重較大,應重點改進用水設備,如采用“高效的龍頭噴嘴”、“滴灌設備”等,並使用“二次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