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與海洋
海洋中蘊藏的巨大資源給人類帶來了希望,為了開發這塊“寶地”,人類正在不斷地苦苦思索。
與此同時,隨著海洋的開發,也帶來了海洋環境汙染的嚴重問題。凡是人類活動產生的一切廢棄物總是直接或間接地以各種形式侵入海洋,並最終在海洋中找到歸宿,所以,有人把海洋稱為巨大的“垃圾桶”。如今的海洋,油汙在不斷擴散,重金屬的累積成了災難,放射性廢物有增無減,農藥在海水中蔓延,富饒的海洋已經遭到不同程度的汙染和破壞。
海底油田的開發和井噴事故,以及海上石油運輸過程中的突發事故,已經大大加劇了海洋的石油汙染。
美國加利福尼亞洲聖巴巴拉沿岸的海底油田,由於地層龜裂,在1969年造成了嚴重的井噴事故。幾天之內湧出石油1萬多噸,引起海麵大火。油田被封閉後,每天仍有2噸原油噴出,致使海麵附近覆蓋了一層1~2厘米厚的油層。
1976年5月12日,油輪“歐奎奧拉”號從波斯灣駛往歐洲的途中,在西班牙的拉科羅納港附近觸礁,10萬噸原油漏入海中,造成震驚世界的海洋石油汙染事件。海麵上的石油隨海浪從歐洲越過大西洋一直漂移到北美的加勒比海。拉科羅納港灣是歐洲重要的水產供應地,尤以貽貝、牡蠣、蚌殼等著名,也是歐洲氣候適宜、風光旖旎的旅遊勝地,這一次石油汙染對於此地的水產和旅遊都造成了嚴重破壞。
1991年1月海灣戰爭爆發,科威特、伊拉克沿海輸油管道遭到破壞,約4億加侖原油流入海灣,是海洋石油汙染事件中最為可怕的一次大汙染,其後果之嚴重無法估量。這次石油汙染,對周圍海域及至更大的生態產生了巨大的破壞作用,這一地區的珊瑚礁、海草床、海龜和其他許多生物都遭到了滅頂之災。
據有關人士估計,每年汙染海洋的石油及其製品約1000萬噸。其中,由河流注入海洋的廢油約500萬噸,海底油田的井噴和泄油流入海洋的石油為100多萬噸,油船失事漏進海洋的石油50萬噸,各種船舶排入的壓艙水、機艙水等含油量可達100萬噸,其餘則是大氣中石油烴隨雨、雪降落到海洋中的汙染。
在開發海水的化學資源中,如提取鎂、溴、鈾等元素,都要使用吸附劑。
一座年產800噸鈾的工廠,每天需要處理海水34億噸。於是,吸附劑中所含的重金屬就會排入海水中,造成重金屬汙染。
利用海水溫差來發電,在深海底采集錳結核,都會擾亂海水的“寧靜”,使底層冷海水上升到表層。這樣,一方麵會使深層冷水中所富有的營養物質帶到表層,另一方麵又會破壞海水中正常的上下溫度結構。這不僅會對低層大氣產生某些作用,而且也會對海洋生態環境產生一定的負麵影響。
海洋本身有著強大的自然淨化能力。一些有害物質進入海洋之後,汙染物質可以不斷地被擴散、稀釋、氧化、還原和降解,使海洋得到淨化。但是,海洋的這種自淨能力也不是無限的,當大量的有害物質進入海洋,超越一定海域的自淨能力時,這個海域即會遭到汙染。
我們知道,海洋在地球上是互相連通而不可分割的水體,一個海域受到汙染勢必影響到其他海域。如今,世界上遭受汙染的海域越來越多,不斷發生危及人類健康的事件,向人類發出危險的警告。
此外,不適當的圍海造田、河口築壩、灘塗圍墾、過度濫捕海洋生物、過度開采海濱砂礦等,都會破壞海洋生態係統,引起災害性的變化,例如,過去濫捕南極海域的鯨類,使它們種類和數量大量減少,但鯨類的重要食物——磷蝦卻大量繁殖。而磷蝦又以藻類和微生物為食,磷蝦的大量繁殖,又使這些生物急劇減少等等。又如,有人設想把南極洲的大量冰塊運出,這樣雖然能解決幹旱地區的缺水問題,但也勢必使地球上的熱量平衡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到全球的氣候。
這一切都在向人類發出警告,海洋為人類創造的良好環境已經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人類已經自覺不自覺地幹出了許多破壞海洋資源的蠢事。所以,雖然海洋開發前景誘人,但在開發海洋資源的同時,必須考慮到對資源的保護,對環境的保護。否則,海洋就會嚴酷地“報複”人類,最後致人類將自己也推入絕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