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海”和“洋”(2)(2 / 2)

風浪的傳播速度很快,湧浪的傳播速度更快。湧浪可以日行千裏,遠渡重洋,“遠遠”傳播。因此,湧浪也會“跑”在風暴前頭,向人們報告“風暴隨後就到”。在晴朗的日子裏,海麵上如果發現湧浪,而且浪越來越急,越來越大,就可能有強烈活動的氣壓中心正在向這裏移近。例如,在我國的東海沿岸,當台風中心在400海裏之外的太平洋上向海岸移動時,當地即可以觀察到由台風中心傳出來的湧浪。所以在海濱廣泛流傳著一句諺語:“無風來長浪,不久狂風降。”

前麵提到的海浪,都發生在海洋的表麵。那麼,在海洋深處有沒有波浪現象發生呢?

海洋水是具有粘滯性和連續性的巨大水體,海麵發生運動形成波浪時,波浪會向下傳播。隻是,由於海水深度的增加,波動的阻力也隨之增大,能量逐漸消耗,波浪逐漸變小,以至消失。一般說,波浪運動傳播的深度多為400米左右。盡管海洋表麵巨浪滔天,深海水仍然是一片寧靜的。

在某些海域,雖然海洋表麵沒有波浪,但深海內部卻有較強的水體波動現象,被人們稱為內波,應該指出的是,這種內波與發生在海麵上的波浪是完全不同的。

洋流

海洋中的海水,按一定方向有規律地從一個海區流向另一個海區,人們把海水的這種定向運動稱為洋流,也叫做海流。

海流與河流有很大的區別。海流比陸地上的河流規模大,一般長達幾千公裏,比長江、黃河還要長,寬度相當於長江最寬處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

河流兩岸是一目了然的陸地,河水與河岸界限分明;而海流在茫茫大海中,海流的“兩岸”依然是滔滔的海水,界限不清,難以辨認。

海洋中的這種“河流”,曾協助過許多航海者。哥倫布的船隊,就是隨著大西洋的北赤道暖流西行,發現了新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時,穿過麥哲倫海峽後,也是沿著秘魯寒流北上,再隨著太平洋的南赤道暖流西行,橫渡了遼闊的太平洋。

另外,海洋中的這種“河流”,還能0為人們傳遞信息。當船員航行在海洋上,有時他們會把裝有各種文字記錄的瓶子投進海洋,就好像陸地上的人們把信件投入綠色的郵筒一樣。這種奇異的“瓶郵”,為人類認識洋流、傳送情報做出過重大貢獻,也發生過許多非常有趣的故事。

美國的一個叫作道格拉斯的年輕人,於1956年的一天從佛羅裏達州的海港駕著遊艇駛向大海,打算在海上玩個痛快。他的妻子則在家裏準備了一頓豐盛的晚餐,等待著他的歸來。可是,他這一去便杳無蹤影,盡管海岸防衛隊出海反複搜尋,也沒有發現任何線索。

兩年後,美國佛羅裏達州的有關部門突然收到一封來自澳大利亞的來信。打開一看,裏麵有一封信和一張沒有填上數字的銀行支票,支票上的簽名正是失蹤的道格拉斯。支票上的附言寫道:“任何人發現這張字條,請將此支票連同我的遺囑寄往美國佛羅裏達州邁阿密海灘我的妻子雅麗達·道格拉斯收。由於引擎出故障,我被吹向了遠海。”信上說,支票和附言是在澳大利亞悉尼市北部的阿伏加海灘上一個封緊的果醬瓶子裏發現的。

美國的佛羅裏達海岸距離澳大利亞的悉尼,大約有4.8萬公裏。小小的果醬瓶,橫渡了遼闊的大西洋漂到非洲,再橫渡印度洋進入太平洋,最後來到遙遠的澳大利亞海濱。

再看下麵這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