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特立老人曾經說過:“不動筆墨不讀書。”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
寫讀書筆記,可以加深對所讀書籍的理解。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知道,做讀書筆記並不等於抄書,而是要記下書中重點、難點或精彩的部分。為了抓住這些關鍵部分,你就得深入思考。比如我們學完一篇課文,教師要求歸納主題,你就要在反複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加以總結歸納,這無形中就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有些同學會說:“我隻是摘錄些好句子、好段落,這難道也會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嗎?”我們的回答是肯定的。因為你摘錄名段以前,總有個選擇的過程,摘錄什麼,怎麼摘,必須要動一番腦筋,進行一次深入的思考,這個過程就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特別是你要寫一篇讀書心得,就必須弄懂弄通所讀的文章。假如你覺得寫不出來,或寫得不好,就說明你對文章的理解還不夠。
總之,你通過寫讀書筆記,頭腦中模糊的東西、零亂的東西就會清晰、條理起來。你的思維就會向縱深發展。
寫讀書筆記的第二個作用是鞏固記憶。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你讀了一篇文章,或許能記住不少東西,但是你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寫讀書筆記,會比讀後的印象更深刻。
寫讀書筆記的第三個作用是可以係統地整理知識。曆史上有成就的人物,都十分重視利用讀書筆記來積累和整理知識。比如列寧的《哲學筆記》是一部很重要的書,這部著作,就是列寧在學習和研究哲學時所做的讀書筆記。
有的同學會說:書上都有了,自己何必還去整理?其實你整理的知識與書上的內容是不同的。你在學習過程中,有針對性,就某一方麵的內容進行學習和研究。做這方麵的讀書筆記,就等於把這一方麵的知識從很多書中歸納整理出來,按照你的知識係統編輯起來,這與你閱讀的一本一本書的內容是不相同的。
另一方麵,寫讀書筆記,還可以在研究別人的觀點中,形成你自己的見解和觀點,這就是對知識的再創造。
綜上所述,寫讀書筆記是相當重要的,我們提倡同學們在閱讀時提著筆讀,我們才會有更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