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考察火星(1 / 2)

考察火星的原因

火星是一顆極具傳奇色彩的行星,也是人們經常聯想到地球以外可能具有生命的行星。火星上是否有過生命形態存在,科學家們爭論了好多年。考慮到火星上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也有一些理由,火星上有稀薄的大氣,少量的水,它的溫度時常升到冰點以上。

為了撥開人們對火星認識上的迷霧,美國和前蘇聯都多次發射火星探測飛船,拍了很多照片,分析了大氣,化驗了火星土壤。可是迷霧層層,撥開一層又出一層,並沒有足夠的證據回答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存在過。

例如,除隕石坑、火山環形山和裂隙外,水手9號飛船還觀測到類似於幹枯河床、峽穀和沙丘的外表特征,有堅持說某些河床和峽穀僅僅由流動的水才可能形成。雖然目前火星上不可能存在液態水,但可以有大量的冰潛藏在火星表麵下,或許幾百萬年以前的條件與如今十分不同。有人提出說類似地球上的冰河和間冰河期的長期氣候變化可能使極冠冰周期性地全部蒸發。這將提高大氣中水氣和二氧化碳的壓強。這樣的大氣會更像地球大氣,液態水能夠存在甚至還能形成雨,以至產生了所觀察到的河床。水手9號也發現火星極冠區有時是明帶有時又是暗帶,這就增強了周期性氣候變化的假設的可信性。這些帶被解釋為處於交替的冰河和間冰河期內的不同表麵層。按照這樣解釋,火星現在處於冰河期,這時大部分二氧化碳和水仍然凍結在極冠處。

但在間冰河期火星較暖,大氣較密,表麵濕潤。這些設想加強了對火星上存在生物可能性的關注。

從過去的資料看,火星具有太陽係內,除地球外,最少有害於生物生活的條件。有些預言已由海盜號探測飛船的探測所證實。軌道飛行器拍的照片,分辨率從100米到1000米,照片上確有很多類似河床的外形,表示火星早期曆史上有幾次洪水。但也可作另一種解釋,過去曾有巨大的冰川覆蓋著火星大部分地區。冰川流過障礙物也能產生類似河床的外形特征。

但是,海盜號飛船的軌道飛行器和著陸艙進行過12次試驗,每次都直接或間接與生命研究有關。在分子分析實驗中,把火星土壤的兩個標本加熱到攝氏500度,燒掉了任何含碳的有機分子。然後對汽化後的物質作化學分析,證明火星上存在任何由碳構成的生物是極不可能的。這個結果曾使很多人失望。前蘇聯的科學家對此也有不同看法,認為火星土壤取的是兩個火星偶然點,而且試驗方法不完善,要下結論否認火星上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為時過早。

人類對火星的探測,取得很多有價值資料信息和成果,包括它的地形、地貌、土壤成分、大氣構成和確實存在水等;然而火星上到底是否存在或存在生命形態,還處在迷霧之中,而這正是人們最關注的事情。它繼續吸引著科學家並激起人們的幻想。如果人類能親臨火星登陸考察,直接解開火星是否有生命形態存在的奧秘,那時科學家之間的爭論才會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