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容見是監軍景靈來了,急忙起身相迎,請坐。
景靈道:“不忙入坐,請將軍先解惑。”
屈容道:“不敢稱為解惑。我的本意是:一則,知他是虢國公之後,我敬他三分;二則,殺一個長者、使者,傳出去,必有閑話;三則,他本是一介文人,而不懼死,不辱使命,實為難得;四則,讓巴人知道,我楚國有容乃大。”
景靈讚道:“將軍果有與眾不同之處。這件事,也讓我也想起一個故事。”景靈有一個言外之意:我當時為你在大王麵前說好說,舉薦你,事實證明是有眼光的。
監軍景靈的職位並不非常高,可他是代表楚王的欽差大臣,屈容又曾得過景靈相助,才得任駐巴東南方麵軍的主帥;再加,景靈還有一個好處,身為監軍,並不像後代的太監監軍,對軍中將領的軍事行動隨意指手畫腳,甚至一手把控最後的決策權。這實際上也是楚宣王的好處。
因之,屈容相當尊重景靈,不是官麵文章,而是發自內心,請景靈上坐,景靈推卻,坐了客位。
屈容也坐下,笑道: “大夫,什麼故事?”
“當年,我莊王伐宋,圍鄭國都達九個月,宋國向晉國求援,晉國不敢大方相救,又不想失去宋國,便派解揚為使者勸宋國堅守,解揚經過鄭國,被鄭國抓起來交給莊王,莊王要解揚對宋國人說晉國不相救了,以瓦解其軍心。
“解揚假意答應,當把解揚送到城下的樓車上,他卻大聲說:晉國援軍不日就到,要宋人堅守。
“莊王大怒,但仍將解揚放回晉國,因為認為他不辱使命。將軍此舉,不愧有大將之風。”
屈容施禮,求道:“我一介末將,怎敢與先大王相提並論?請大夫饒了我。要是朝堂上那些大臣聽說了,添油加醬,末將便吃罪不起了。”
“哈哈哈!你隻管放心,從你放走巴人使節,偶然想起這個往事,順口說說而已。”景靈道,“我今日來,不是為巴使者,是有一事相稟:令尹來了一書,其中順便說到:褒漢戰場,並沒有預想之中的順利。”
屈容聞此事,心中有點不爽,心想,軍事大事,為何不直接傳達給我這個主帥,轉念一想,並不是大王的來書,或許令尹的書信,是有其他事情對景靈說,道:“如此一來,我須盡快拿下虎安城。”
“我正是此意。同時,懇請大王增兵、一舉攻下枳都的事情,恐怕一時更難辦了。”
屈容明白,這是景靈提醒自己,不要再向楚王請求增兵,以免讓楚王為難,而引起對自己的不快,謝道:“末將明白了!”
——這次,楚宣王兵進漢水中遊地區,仍沒有完全達到預期的戰果。此後,蜀、楚、巴、秦數次爭奪這一地區,到大約35年後(約公元前325年),楚懷王率二十萬大軍搞定褒漢地區,置漢中郡。
不過,這個時期的楚國並沒有將秦國視作最大的敵人,更沒有完全預計到經過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國,會成為超級大國。
後來,褒漢地區,歸屬了秦國,並成為秦國攻打楚國的重要前沿陣地之一。
後話少說,書歸正傳。
虎安宮文史官虢昌居然能安全從楚軍的魔爪下回到虎安宮,眾人且驚且喜,細問詳情,虢昌隻說了一句話:“白虎神保佑罷了。”將屈容帶給瞫夢龍的話原文作了轉達。
聽說荼天尺、巫城戰死,眾人大痛。
瞫夢龍卻道:“早先有人回來報說,大哥、五弟在林海中已經走散了,怎麼會同時墜入了天坑?且屈容不讓虢子去見遺體,說明他是在說謊,以亂我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