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公領兩個客人進了剛才行敬酒儀式的大房子,裏麵已無敬酒儀式上的幾個主要人員。
三叔公讓先稍等,他去報寨主。說完,他穿過房內的一個廊道,進了裏麵去。
一會兒,從廊道內出來一人,五十餘歲,正是剛才座上的人。
老者介紹說是竹寨主,兩客人趕忙施禮。
寨主還禮道:“恭迎二位。你們從那裏來?”
巫城道:“從夜郎國來。”
那寨主請兩個客人入座。
四人坐定,寨主喜道:“貴客,貴客。我這竹氏寨與夜郎國主是一個老仡頭(祖宗)的。我叫竹元。”
木莽子道:“我們並非夜郎人,隻是路過夜郎。”
竹寨主笑道:“這個無妨。請問二位大名?”
巫城說了。
那寨主瞟了瞟巫城的劍鞘,道:“你們是楚國人?”
巫城笑道:“寨主,你錯了,我們是巴國人,到夜郎國去幹事,聽人說從這條路回虎安山近,就走了這條路,卻走錯了路,誤擾寶寨。”
三叔公道:“若是從夜郎到虎安山,走這裏是近路,比走丹涪水共灘要近,但那邊是大路,這邊不太好走。”
巫城道:“走了一次,就曉得是這樣。哦,寨主是看我這劍是楚國長劍吧。這劍是從楚人手裏搶來的。”
水、巫一路之上,有了個經驗,就是到了哪個大部族的地界,隻要在語言能通的前提下說是那個大部族首領府裏的,不論是出於尊重,還是出於畏懼,就有方便,很少有人認真查驗,多數人都有一個心理:不管是什麼人物,招呼好了不為錯,招呼錯了就不一定了,寧可錯敬,不可錯得罪。因此巫城再次把手中的楚劍按巴人喜歡的方式宣傳了一次。
木莽子心想:“他倒是一路上都會圓謊”。
木莽子邊想,聽那寨主道:“這倒也像。巴國與楚國交戰多年,常有殺了楚人把劍取回家的。但我族人擅長柳葉劍,不慣使楚劍,因此除了上好的楚國將軍劍留下來,多是溶為他用。”
巫城打哈哈道:“正是正是。”
寨主道:“你二人定然不是虎安宮中的,虎安宮虎賁佩的是白虎、鷹雙頭劍,我料是山師的,才長戈短棍都有。”
巫城既不肯定也不否認,又打了個“哈哈”, 這是打馬虎眼的絕招,可進可退。
寨主道: “常言說:趕早不如趕巧。不管你二人是哪裏人,來了便是客。正趕上我小女訂婚這件大喜事,是我寨中的榮幸啊!若願在這裏食宿,當為二位準備整齊。”
木莽子已經確認這裏正是虎安宮虎賁小頭目、著名武士竹午的家鄉,為了更多方便,也打了個“哈哈”,道:“這還用說,虎安宮侍衛的劍,眾所周知的。不過,我真是虎安宮裏的虎賁,與你們這裏的竹午是朋友。”
竹午是這個寨子的驕傲,現任虎安山山師伍百長,但木莽子現在還不知道這個情況。
聽說是竹午的朋友,竹寨主、三叔公立即另眼相待。
寨主讓三叔公道去讓人先安頓好兩位客人住宿,然後就在大廳中擺酒宴客,按一等一的規矩。
兩個客人聽寨主說“一等一”的規矩,不好多問,腹中猜想到底是什麼樣的規矩,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