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章 竹枝調(2 / 3)

還有人考證,宋代郭茂倩編著的《樂府詩集》中載的民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是一首竹枝歌詞,演唱時加上襯詞,實為“巴東三峽(竹枝兒)巫峽長(竹枝兒),猿鳴三聲(竹枝兒),淚沾裳(竹枝兒)。”

聽了這曲,喝了口茶,巫貞對五源道:“我還有一事不明,想要請教。”

“請講。”

“我見此處牌匾之下,多有兩行小字,且多是五個字,這不多見。”

果五源道:“本來還有七個字的。以前還有幾處字,因本地人不愛這個,修繕時失落了。”

巫貞道:“七言歌兒,越國民間有傳唱,當年感伍子胥事,越國樂師扈氏曾作過一首七言歌兒,廣為流傳。”

五源道:“天坑中各處扁額名稱,上麵的歌兒,皆是澹子酒後所書,我先祖令刻上。澹子正是越國人氏。”

巫貞驚道:“哪個澹子,難道會是老子的弟子澹子曾到過此處?”

“正是。澹子不僅到過此處,還下了天坑。”

巫貞更驚,道:“聽聞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也。今嚐仙酒,品好茶,聞道理,又隨先賢而去,有何憾哉!”繼續聽曲兒。

巫貞聽到一首有些特別的曲子,又十分傷感起來,對五源道:“深感垂恩,將去之人,本是一切皆化為塵土,但仍有一大牽掛。罪人有一事相求,不知方便不方便?”

“請講,但凡做得到的,老夫一定周全。”

巫貞道:“我夫妻二人,還有一女,被扣草原,生死難料,委實心酸,倒不如一起下了天坑,也得個全家團聚。分別之時,連一句話也沒有說到。剛才聽說下坑前要把物品歸還我們,因此,想請寨主托人送一件祖傳之物給小女。”

“此事不難。”

“借茶一盞,感謝寨主大恩大德。”巫貞帶頭起身,夫妻共同舉盞,巫城勉強也舉了舉,五源連稱“豈敢”。

五源令人將三人的行囊送來,巫城迫不及待想要找什麼東西。

五源笑道:“我知你在找劍,劍已放下天坑去路了。隻這幾個包袱你們可隨身攜帶。”

巫城冷笑道:“誰說我是找劍!弄死人的辦法有千萬種!”

巫貞從行囊中取出那件虎符,遞與五源。巫貞道:“還須留下一封家書。”說完在內衣上扯下一塊布,咬破食指,修了書信,交與五源,又說了女兒名字等要緊事,果五源叫來心腹果璜,讓他慎重收好。

巫貞道:“此物雖小,包括家書,不敢落入他人之手。”

五源道:“巫子放心,我親自去一趟草原,親手交到令愛手上。”

“這件東西,並非常物,而是故主庸國君室的重要物件。我巫氏數代人發過血誓要物歸原主,若我帶入天坑,永遠不能再見天日,則愧對列祖列宗。去了陰間,也無顏見祖宗,更何況據寨主所言,下了天坑,不知魂歸何處,請罪都再無機會。這件東西,留給小女,實在是萬般無奈。”

五源道:“老夫明白,你們隻管放心,除了我與果璜,別人一概不會曉得這件事。”

“時辰已到,請君入坑!”一名武士跑步上前來高聲叫道,如雷灌耳。

三個罪人酒又醒一半,五源送上行囊。在幾名朦麵武士押解之下,罪人穿過一條曲曲折折長廊,牌匾上寫有“通幽廊 ”三字,下有一幅小字:“曲徑可達蛟龍池,直道難上碧雲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