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此無量山中的玉璧,是當年釋迦摩尼入世,修行的佛址,天然的玉璧上,佛祖枯坐九九八十一年,壁上竟然留下了佛祖坐禪的投影,後代高僧,以佛祖的座影輪廓,在壁上開鑿法像,才有了今日的萬佛壁。
孟浩見陽光照射下,那佛壁上雕刻了上百佛尊,無不玉光剔透,聖光流傳,唯有中央的佛祖釋迦摩尼的法像,有些陰暗不明,原來,竟是佛祖座影含玉內,須彌逆光造福地!
須彌的逆光界,因為佛祖身影所化,內含的道力驚人,所以開啟的法門也是繁雜,需要一百名以上的高僧,同時道力加持,開光佛門,卻隻能供一人進入,所以,須彌的逆光界,倒是比其他王宗更加的難以進入,也是放置在這顯眼地方的原因,
當即,不少武尊高僧,紛紛盤膝而坐,雙手合十,用經語佛念,送孟浩進入了玉璧之內。
一陣金光在眼前劃過,孟浩出現在玉璧之內,四周都是剔透的青玉光彩,麵前腳下,是一條蜿蜒崎嶇的小溪,潺潺的流水聲,聽得孟浩心魂清明,而小溪中,生著無數盛放的紅蓮,綠葉紅蓮藕,步步生梵音。
孟浩踩著紅蓮,直接走入了氤氳的玉光之中,這須彌玉影佛座地,乃是一處莫大的青玉石窟,玉地生紅蓮,麵目盡佛像,孟浩一一恭敬的拜禮,便是在洞內,尋得一處紅蓮玉座,趕緊端坐其上,取出金環。
捧著八枚沉甸甸,還滾滾發燙的金環,孟浩不由得心中納悶,這麼又沉又湯的金環,真不知迦陀等人,如何帶在耳上的
神外道力一起,孟浩眉心處,陡然射落一點星芒,照在金環上的瞬間,八顆金環,頓時金芒大作,耳畔隱隱出現梵音龍語,孟浩通曉龍類的話語,倒是心中明白所言的道文佛語,當即凝神坐忘,細心聆聽起來
“天龍八眾,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
天龍八將,乃是八種佛門尊王,一者為天帝釋,二者龍眾王,三者夜叉魔,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呼羅迦。
其中,孟浩修行的六道輪回,乃是帝釋所傳,地藏王菩薩顯化的神通,乃是八眾之神通,而天龍禪定,以看破玄機,參悟六道入法,再修行八眾的武力,多年來,須彌門的武道一直比不過群星罡武,就是門人難以學全六道輪回的神通,所以發揮不出天龍八部的真正實力!
而孟浩觀此,心中大喜過望,他通曉整個六道輪回的神通道力,昔年便是以此為道,後經李淳風的神外化道,以自己元神為法相,倒是融合了六道之力,成了神外創道,而已,坐禪六道這關,可是省去。
孟浩直接開始參悟八眾的武道,這八部金環中的刻紋,雖是都是龍紋,可細細觀看,卻都大有不同,天為尊,龍為首,八部雖稱天龍八眾;此法修煉大成,能以六道神通,罡化八將之力,調運八部神力。
第一部,天將帝釋之力,乃是死而後立之道,以“天人五衰”入道,以人之軀殼,灰燼元神,破而後立,乃是調用八部的總決,第二部,龍眾卻是參龍力,罡掌化龍行,力道恐怖;三部夜叉魔,卻是變化之道,百變莫測,猶如鬼靈莫測,亦是講究招式的靈活。
而接下來的其餘五部,皆是如此,以八將的神性,轉化成武道,與天罡三十六術,化成罡武一般,通練神訣,罡武自成!
孟浩在玉影法座內,刻苦鑽研佛門禪武的種種奇妙,與群星罡武,一一對招,修行之中,發現兩大至尊武道,竟然難分伯仲,就論道基底蘊而言,罡星三十六法,乃是星辰神君道靈演化,天龍八部,卻是佛將顯化,不分高下。
若非要比較不同,罡星武道和天龍禪武,前者以剛強迅猛著稱,招招搶攻,對陣殺敵,乃是第一手段,而天龍禪武,修武先學禪,要先學會佛尊的慈悲善念,才能領會八部天將的神力武道。
其中兩道,進退取舍,奧妙之處,僅一門,便是足夠人參悟幾百年的了!
不過,孟浩有真空神外道力在身,參悟這些至尊功法,便是手到擒來;萬劍宗的誅仙四義,他僅僅四年便是通曉,實則,是借了四柄天劍蘊含的靈力,而苦參這天龍八部法,這八枚金環,日後要還給須彌門,孟浩也沒有煉化己用,隻能按部就班的,一一參悟修煉。
所以,在修行難度上,天龍禪定,倒是比萬劍歸心,難上十倍,不過好在有須彌逆光界,孟浩一月,足足過了百年的時光,加上身體種種道力,百年之後,枯坐紅蓮的男子,總算是同通曉了天龍八式!
不過,在孟浩融彙八部法後,玉璧之外的世界,一個月內,便是掀起了滔天波瀾一場曠世大戰,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