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體育娛樂(6)(1 / 2)

2005年5月1日起實施的新《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機動車噴塗、粘貼標誌或者車身廣告的,不得影響安全駕駛。

很多交通行業的人認為,禁止車內懸掛裝飾物就是為了安全考慮,可現在一些車主不貼“怕羞,別吻我”,卻貼上了“熊出沒注意”,甚至還有人貼“狼出沒注意”、“虎出沒注意”等,這很可能比以前更危險了。

對此,有車一族要注意,如果你把該標語貼在車窗等明顯妨礙視線的位置或是遮擋住了車牌,交警會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條的規定,對你處以20~200元的罰款。

嘉年華的由來

嘉年華在歐洲是一個傳統的節日。嘉年華的前身是歐美狂歡節,最早起源於古埃及,後來成為古羅馬農神節的慶祝活動。當嘉年華傳到香港時,香港人將英語“Carnival”意譯為“嘉年華”。

嘉年華是英文單詞Carnival的中文譯音,這個美麗的中文名字源於《聖經》中的一個故事:

有一個魔鬼把耶穌困在曠野裏,40天沒有給耶穌吃東西,耶穌雖然饑餓,卻沒有接受魔鬼的誘惑。後來,為了紀念耶穌在這40天中的荒野禁食,信徒們就把每年複活節前的40天時間作為自己齋戒及懺悔的日子,這40天中,人們不能食肉、娛樂,生活肅穆沉悶,所以在齋期開始前的一周或半周內,人們會專門舉行宴會、舞會、遊行,縱情歡樂,而嘉年華最初的含義就是“告別肉食”。

如今已沒有多少人堅守大齋期之類的清規戒律,但傳統的狂歡活動卻保留了下來,成為人們的一個重要節日。

知識小鏈接:“環球嘉年華”是什麼

“環球嘉年華”就是一家周遊世界各地的大型綜合娛樂場所。由於曆史悠久,以及成功的廣告營銷策略,“環球嘉年華”早已成為一個知名品牌,其品牌的無形資產價值甚至要遠遠高於那些遊藝設備的價值。北京某些商家,搭順風車借“環球嘉年華”登陸北京之機,紛紛打出各色“嘉年華”牌狠賺一把,讓人不能不佩服國人的“機靈”。

勝利手勢“V”字的由來

“V”形手勢表示“Victory”即勝利這一點早已為人們所熟知,但是“V”字手勢源於何時以及由此而引出的一些逸事,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歐淪陷,許多人紛紛流亡英國。當時有個名叫維克多·德拉維利的比利時人,利用電台,每天從英國向比利時進行短波廣播,號召同胞們奮起抗擊德寇占領軍。1940年的一天晚上,他在廣播裏號召人們到處書寫“V”字,以表示對最後勝利的堅定信心。幾天之間,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和其他城市的建築物上,大街小巷的牆壁上、樹幹和電線杆上、影劇院裏,“V”字無處不在,甚至在德軍重兵把守的兵營、崗樓和納粹軍官的住宅裏,也出現了被視為不祥之物的“V”字,攪得德國法西斯占領軍心神不寧。

後來,“V”字不脛而走,傳入歐洲各淪陷國。由於它形式簡單明了,很快流傳開來。朋友們見麵,伸出食指和中指,打個“V”字,代替其他一切招呼。用這種無言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心願,成為當時的一種時尚。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十分喜愛打這一手勢,於是“V”字更加出名。餐館裏,桌子上的刀叉被擺成“V”字,其至鍾表店裏的時鍾也被撥到11點5分。

知識小鏈接:“V”字的延伸意

除了勝利含義外,“V”字在有些國家還有其特定的意思:如在荷蘭文中“V”代表“自由”;在塞爾維亞語裏表示“英雄氣概”。

街舞的由來

HIP-HOP出現於1992年初期,它沒有那些大幅度的動作和腳步移動,更沒有霹靂舞中那些在地上類似體操的動作。它的獨有風格在於注重身體的協調性,重視身體上半身的律動及增加了許多頭部、手部的動作。這就是街舞,它是美國黑人“嘻哈文化”的組成部分,所以,另一種叫法是REETFUNK。它最早起源於美國紐約,是霹靂舞和爵士舞發展到90年代的產物。街頭舞者以黑人或是墨西哥人為主,這些流行的街舞多半發源於美國紐約的布魯克林區,一些黑人或是墨西哥人的孩子們成天在街上以跳舞為樂,形成各種派係,也很自然地在他們所跳的舞蹈上發展出別樣的形式和風格。

知識小鏈接:街舞的主要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