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吃了點兒早飯,李淺、查爾斯和李子木、康東就拉著推車出去了,李淺在原來下山的時候在山腳下發現很大的土坑,坑裏的土是紅的,除了粘土外還摻雜著一些沙粒,陶土有很大的吸水性,如果用它製磚的話磚塊會有很強的耐凍性,也不容易破裂。李淺其實並不確定這到底是不是燒磚用的陶土,但他們如今隻能試試看。
大約半個小時他們穿過草原,到了山腳下,土坑所在的地方地勢並不算平坦,他們隻能在距離土坑大概十米的平地上開工,李淺和康東拔掉了平地的草,弄出足夠他們幹活的地方。李子木和查爾斯用推車把陶土運過來,倒在平地的一角,等他們拔完草,陶土已經堆了很多了。李淺拍了拍身上的草葉,擦著汗說:“夠了,這些土我們今天都用不完呢。”因為平地的位置靠近小河,水的問題也解決了。幹完這些也到了中午,他們也就放下推車,打算回竹屋去了,因為鐵桶在李歪拿走了,所以也隻能先回去,等吃過飯,拿了要用的東西,他們就得開始忙碌了。
因為找到一些鹽,他們吃了一頓味道可口的蒸蟹,每個人都有一種滿足感,但他們不得不再次麵對曬鹽的問題,大家討論了一會兒並沒有得出什麼結果,下午除了孔鴻藝,剩下的男人和李淺一起去了燒磚的地方。
李淺挑出土裏麵的石塊,李子木和康東就把土塊給碾碎,查爾斯和李歪負責打水的工作,兩個人交換著提水倒在圍成的土圈裏,然後李子木又和康東用粗木棍把水和粘土混和均勻,打完水後李歪、查爾斯和李淺一起用手給粘土定型,把它做成長方體的磚塊狀,他們把做好的磚一字排開放在平地上,李淺並不知道粘土和水的配比,所以他們用了好幾種比例製磚,等磚被曬幹後就能知道哪種配比做出來的磚更好了。這是李淺知道的製作免燒磚的流程,這樣做出來的磚雖然沒有燒磚來的好,但對於他們來說已經足夠了。
李淺還用陶土燒了幾個陶器,這些陶器可以用來裝水,和一些要用的細粉,她一直覺得鹽是一種必須品,等煉完鐵後,他們一定要成功曬出一批鹽來。
磚要晾幹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他們就在等磚晾幹的幾天時間裏,背著三個背包和一個推車到山上去運了一趟礦石,因為地點較遠,所以僅這一趟就用了兩天的時間,他們把礦石卸到製磚那兒的平地邊上,這些礦石還不夠他們需要的,李淺看了曬好的磚,按最好的配比大家正式開始製作陶磚了。除了孔鴻藝和江洛要準備食物外,凱蒂和方柯藍也加入了製磚的行列。他們一天大約能製出五百多塊陶磚,五天就已經製成大約三千塊的磚了,最後一批磚等著曬幹的時候,他們又去運了一趟鐵礦石。他們回來的時候,已經有了足夠的陶磚製高爐了。休息了一天後,他們又投入了砌高爐的工作中,爐子大約有十米,查爾斯用野狗皮做了個鼓風機,他們現在已經可以投入到煉鐵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