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年輕人要知道的理財常識(1)(2 / 3)

3.存錢

存錢是指資產。當期收入大於支出時就產生了儲蓄,而累積下來的儲蓄就是資產,這些就是可以幫你產生投資收益的本金。

4.借錢

借錢是指負債。當現金收入小於現金支出時就會有借錢的行為產生。主要有:消費負債、投資負債、自用資產負債。

5.省錢

省錢是指節稅。收入除了支出外,還需要納稅。如何合法節省贈與稅或遺產稅,也成為理財中重要的一環。

6.護錢

護錢是指保險與信托。主要做法是:預先作保險或信托安排,使人力資源或已有財產得到保護,或當發生損失時可以獲得理財來彌補損失。

5.理財如何理性化

要想成為理財高手,每個人首先學會的就是理性的理財,如果你能按下麵這六條規則進行理性的理財,相信會得到較大的回報。

第一,堅持存錢計劃。如果你每年存2000元,這並不難做到,但如果能堅持10年,每年的回報率按15%計算,10年後的總額將很驚人。良好的投資回報當然起了大作用,但堅持存錢同樣重要,總收益中有2萬元是你自己存出來的。

第二,早些開始投資。如果你隻是存錢,那麼10年後的你也許隻有2萬元(按你每年存2000元計算),假若你在第一年就把錢用於投資,一邊存錢一邊投資,那你的回報要大得多。

第三,堅持投資多元化。如果你隻持有幾種股票,你可能會有巨大收益,但同樣可能遭受巨大損失。把投資分得廣一些,可以使你免受“覆滅性”打擊。

第四,早作計劃。盡早作出計劃,這樣就會心中有數,到時候知道自己離預定值還差很遠。

第五,始終如一。任何投資計劃在過程中都不會一帆風順,風波是在所難免的,如果不能“堅守陣地”,很容易造成投資失利。

第六,謹慎冷靜。在選擇投資項目時要謹慎,在投資不順利時要冷靜。許多完美的策略都毀於某個倉促的決定,隻有冷靜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

6.投資理財應掌握哪些基本法則

目前,投資理財已逐步成為決定和影響人們生活的重要方麵,成為普通百姓生活的必要組成部分,很多人已經認識到投資理財與自己生活的直接關係,開始注意培養自己的投資理財意識,希望使自己能真正成為投資理財的好手。因此要想使自己成為投資理財的好手,必須掌握投資理財的三大法則。

法則一:確定生活目標,合理使用金錢。在投資理財中,你要認真地考慮如何努力安排好家庭的生活、細微的體貼、關愛;如何恰當地支配金錢;確定生活的目標,並確定為之奮鬥的目標得以實現,而不會顧此失彼。

法則二:選擇恰當的家庭投資理財法案,正確合理的處理各種經濟關係。在目標實現的過程中,可能會有很多途徑能實現我們的最終目標。然而,不同的道路會有不同的障礙,有的是可以預期的,有的是無法預期的。

法則三:培養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恰當安排計劃外時間的資金使用。突發事件出現之時,作出果斷的決定,從容應對、合理分配資金。

這三大法則,是你找到家庭投資理財的支點、培養生活平衡能力、產生推動力的關鍵。然而,生活卻是不可預測的,很多不知或不可控製的因素隨時隨地會發生變化,我們避免不了,逃避不得,隻有積極地去麵對。在積極麵對的過程中,學會家庭投資理財、合理的使用金錢,變壓力為動力,取得人生的巨大成功,在“顧此”的同時,也不“失彼”,“魚”與“熊掌”兼得之。

7.理財規劃步驟和核心是什麼

理財規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對自己的資產狀況進行盤點。包括存量資產和未來收入的預期,知道有多少財可以理,這是最基本的前提。

第二步,對理財目標進行設定。需要從具體的時間、金額和對目標的描述等來定性和定量地理清理財目標。

第三步,弄清風險偏好是何種類型。不要作不考慮任何客觀情況的風險偏好的假設,如有的人把錢全部投入股市,沒有考慮到家庭責任,這個時候他的風險偏好偏離了他能夠承受的範圍。

第四步,對資產進行戰略性分配。在所有的資產裏作資產分配,然後是投資品種、投資時機的選擇。

理財規劃的核心:理財規劃的核心就是資產和負債相匹配的過程。資產就是以前的存量資產和收入的能力,即未來的資產。負債就是家庭責任,要贍養父母、要撫養小孩,供他上學。第二是目標,目標也變成了我們的負債,要有高品質的生活,讓你的資產和負債進行動態的匹配,這就是個人理財最核心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