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學者認為:人類偏離動物行為愈遠,文明的層次愈高。
這種觀點我不讚同。
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每一種動物,都有其各具特色的生存智慧和成功品質。否則的話,它們將過早地被“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無情規律淘汰出局。實際上,人類也是一種動物,不過是一種可以用大腦進行思維,用語言和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高級動物罷了。由此可見,人與動物具有相通之處。
遍覽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動物,不必說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虎嘯山林,狼行天下的壯美畫卷,也不必說烏鴉反哺,羊羔跪乳,海豚救人,比翼雙飛的高尚情感,就說螞蟻精誠團結,壁虎斷尾自救,雁群紀律嚴明,斑羚顧全大局的生存智慧,也應當成為我們人類學習的榜樣。
我的種認識與美國新澤西州著名獸醫莫莉不謀而合,莫莉說:“無論是家裏的貓狗,還是非洲草原上的獅子,它們都有以下特點:睡眠充足,肚子餓的時候才進食;永遠不為昨天的事懊悔,也不為明天的事擔憂。如果人類的生活態度像它們一樣,必定健康長壽得多……因此,人應該向動物學習。”
人生在世,究竟有什麼意義?當然是實現人生價值,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品質。其實生活本來很簡單,是人類把它複雜化了;成功離我們並不遙遠,隻是由於沒有掌握正確的成功方法。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動物是聰明的,可愛的,善良的。了解動物生活習性,增長知識;感悟動物成功品質,學以致用。這就是我們編著此書的初衷,願與廣大讀者朋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