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海運之爭(一)(2 / 2)

“哼,曹尚書打的好算盤。我官兵的口糧可以短,唯獨你的工程銀子卻短不得?”說話的是兵部尚書丁儀。

丁尚書五十幾許,身材略胖,蓄美髯,麵堂紅潤。先前他聽杜決說要官兵們“省著點用漕糧時”便已經有些不悅,礙於身份沒有發作的。想不到連曹尚書也跳出來幫腔,他也顧不得顏麵了,當即便質問道:“依曹尚書之意,我大陳的官兵要餓一個多月的肚子戍守邊關不成?”

曹鳴雖然已經是六十多歲的小老頭,嘴上功夫卻是厲害,隻見他皮笑肉不笑的回了句:“丁尚書誤會,適才杜工部已說過,明年河南、山東兩地的漕糧會提前一月起運,正好趕上官兵的糧缺。”

“曹尚書怕是有所不知,這漕糧到了京城也需要轉運,隻怕路上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官兵們餓了肚子拿不起刀槍,萬一北邊的韃子和東邊的女真來犯,曹尚書居功至偉啊。”丁儀不冷不熱的說道。

“丁尚書言重了。若是大運河疏通不力,名年的漕糧到不了京城,諸位同僚恐怕都要喝西北風去。”曹鳴也是不甘示弱。

“你……”丁尚書哪裏料到堂堂工部尚書這麼無賴,一句話就把這殿裏的大員都拉下水。他哆嗦著用手指了指曹鳴,罵道:“別以為沒人知道你底細,這河道被你修了又修,手指縫裏漏出來的銀兩都可以堆成山了。”

“哼哼,你兵部的山頭也不怎麼幹淨。”

……

錢進在金台之上看得目瞪口呆。今天是他第一次上朝,居然親眼目睹兩位尚書在朝堂之上打嘴仗。他拿眼瞥了瞥金台上的皇帝,卻發現皇帝也是饒有興趣地在觀看,想必尚書罵架的戲碼平時也不多見。

這時,吏部尚書王培文咳了兩聲,對丁、曹兩位說道:“丁尚書和曹尚書且體麵些,陛下還在看著了。”

禮部尚書史學義也站出來沉聲說道:“還請兩位同僚注意些顏麵。”

殿試的時候,錢進便已見過王尚書和史尚書了。

王尚書五十多歲的樣子,身材有些胖,麵堂紅潤,最有特色的便是他的頭看著比別人的要大。史尚書則已經有些老態,半尺多長的胡須已經發白,腰後麵別著一杆煙槍,若是不穿官服,倒像是一位村裏走出來的老頭。

錢進對史尚書倒是有些愧疚。與陳雄爭訟當日,史尚書便派人來給他壯聲勢,還囑咐他多去禮部串門。這幾個月來,他一直忙乎著兩間作坊的事,倒把這事給耽誤了。丁尚書那裏也是,一直沒去換千戶腰牌和軍冊。

正當他琢磨著這兩天把禮部和兵部的門給串了時,吏部王尚書上前一步奏道:“陛下,兩位尚書爭論起因無非是國庫糧餉不足。聽聞錢侍講會試所答策論便是以國富論作題,殿試上的策論更是有良策獻上。不如聽聽錢侍講有何見解?”

仁武皇帝聽得王尚書這話有些意外,他撇頭望了望躲在幾名侍講身後的錢進,發現後者還在那裏發呆,臉色也是有些陰晴不定,便對王尚書說道:“錢侍講今天是第一次上朝,對國事還需一些時日才能熟悉,今次就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