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查訪蹤跡(2 / 3)

李家莊老太爺李德江府上。此時,大廳中正坐著一對風塵仆仆的中年夫婦,婦人膝上坐著一個粉妝玉琢約兩三歲大的小女孩。那小女孩紮著一對小辮子,齊眉的劉海,兩隻眼睛骨碌碌地轉著,兩隻小粉手抓著一隻小布玩偶,嘴裏奶聲奶氣地說道:“母親,你要我過來看小弟弟的,怎麼這裏沒有看見小弟弟啊?”接著又奶聲奶氣地說道:“母親,小弟弟真的是我的夫君嗎,我為什麼要有夫君啊,夫君是什麼東西啊,很好玩嗎?”

那婦人對著懷裏的孩子溫柔地笑笑,說道:“玥兒乖,夫君不是什麼東西,以後玥兒大了,自然知道夫君是什麼啦,這是你爺爺和你說的麼?”那小女孩興奮地說道:“爺爺說啦,以後李家弟弟就是我的夫君,要我來向姑姑說,不準李家弟弟以後找別的女孩子。”那婦人摸了摸小女孩的頭發,又溫柔地說道:“玥兒這麼小怎麼會有夫君呢,等我的乖玥兒以後長大了就自己選夫君,爺爺是和你說來玩的,不要當真了。”那小女孩聽了母親的話,小嘴嘟起老高,雙手圏住母親的腰,邊撒嬌邊站起來嘴對著婦人的耳邊小聲說道:“不嘛,我就要小弟弟,不要別人啦,李家小弟弟比我小,哼,要是小弟弟不聽我的話,我就好好教訓他,打的他滿地跑!”說完,還咯咯地嬌笑起來,好像李家小弟弟是一個什麼好玩的物事,讓她此時就好想抓在手裏。

坐在旁邊的中年男子歎了一口氣,說道:“爹爹也真是,玥兒還這麼小,怎麼也說起婚嫁來了?承蒙“梅劍聖老”青睞,玥兒明年就要進入竹劍山莊修習“梅花聖劍”心法,老人家說話也不注意分寸,以後這事休得再和玥兒提了!”

老太爺李德江聽管家靖伯稟報,說兒媳林珂瑛娘家有人來到莊上,正在內堂安慰老太夫人的他,便從內堂快步出來,口裏急著招呼道:“英重賢侄夫婦來的好快!”。

這對夫婦便是林家莊“太和劍”林英重二老爺與夫人,倆夫婦見李老爺出來,便起身向他行禮。林英重說道:“李老叔身子安好。家父接到李老太爺飛鴿傳書訊息,我那外侄李遙被人擄去,心下好生難過,家父本想親來李家莊聲援,但因族中事多,特派小侄夫婦前來相助,不知現在我珂瑛妹子身體如何?”

老太爺李德江招呼兩位客人坐下,吩咐管家靖伯端來上好茶水,便把半月之前青衣少年托鏢、李燚森接鏢,以及雲安寺老和尚玄幻前來傳授遙孫佛法、給他們父子倆傳授刀法,五天前遙孫被盜之事娓娓道來,末了說道:“親家近來身體可安好?難得賢侄夫婦親來一趟,簡慢了還望恕罪。”

林英重聽得老太爺李德江的敘述,連忙問道:“燚森哥查訪李遙侄兒可有信息傳回?”老太爺李德江搖了搖頭說道:“森兒帶著莊上一行百餘護衛外出查訪遙孫,已有好幾天的光景了,目前仍無音訊傳回,我們都在十分焦急地等待著他們傳回的訊息啊!遙孫的母親和奶奶均是四五日水米不進了,遙孫若是尋找不回,她們婆媳思念遙孫怕是過不了太久的時間!”

站在一邊的小女孩,見父親和那老爺爺一直說個不休,早已經不耐煩了。此時跑過來抓住老太爺李德江的手,抬起頭來,兩顆如墨寶石般的小眼睛眨了眨,對老太爺李德江央求道:“爺爺,小弟弟在哪裏,我要去和他玩去!”

相距李家莊三百餘裏的一條官道上,騎在馬上的一個唇紅齒白的青衣少年,隻見他頸部的肌膚如同軟滑透明的凝乳,隱隱顯出皮下細細的青青的筋脈,這少年的皮膚雪白雪白的,在陽光下閃著白瓷般迷人的光。他的懷裏抱著一個小嬰兒,一邊催促馬兒迅疾奔跑一邊不時向後麵張望。

這個青衣少年就是當初在李家莊托保之人。他是聖水湖聖火老人的關門弟子青蓮。一個多月前,師父受昔日好友“騰龍幫幫主”張之龍之托,要他將一副楠木棺木交付李家鏢局托運到五丈穀去,至於棺木中所裝何物,連聖火老人都是不知情。

青蓮領受師父任務後,星夜奔波,女扮男裝來到李家莊,與李燚森費盡口舌托付了鏢物。然而,二十五天前,師父飛鴿傳書說,那楠木棺木已被人劫持。尋根尋源,為找尋這鏢物,六日前,她又返回李家莊上,本想找李家莊的晦氣,出出心中惡氣,但見玄幻和尚在莊上一直未走,擔心大鬧起來不敵對方人多,便尋找機會盜得這嬰兒,留下簡書便抱著嬰兒逃出了莊外。

起初,青蓮隻想讓李家莊老莊主出麵順利找回所托鏢物,但幾日過去,李家莊派出去的多路人馬都無鏢物頭緒,青蓮害怕就此回到聖水湖受到師父責難,索性抱著李遙信馬由僵地奔走。

頭兩日,青蓮擔心嬰兒哭泣,過不了一時三刻就要到一個小鎮裏找那些乳娘喂他吃奶。這小嬰兒李遙胃口奇大,有時三四個乳娘都喂他不飽。她一個小少女,雖是男裝打扮,但抱著嬰兒求人喂奶自是十分不便,每次都要和那些婦人解釋半天。為此,青蓮很想把嬰兒再送回李家莊,但想到托鏢之事,心下又不甘心,想丟棄他,當她看見李遙那雙如黑玉珍珠般的眼珠一眨不眨地盯著她,她又心軟了。

這一日,青蓮抱著李遙來到一個小鎮,感覺腹中有些饑餓,她信步來到一家“悅來客棧”酒家,把馬韁遞給小二,來到大廳尋到一個空位,招呼跑堂小二過來,遞給五錢銀子,吩咐道:“請上一碟炒小菜,兩個饅頭,小爺吃了好趕路。”

此時已過中午時分,店裏來人不多,隻在她左手邊桌上還有六個中年男子在悶頭喝酒吃飯。這六人裝束都不像當地閑散人員,著裝也五花八門,奇的是每人頭上都戴了一頂竹編草帽,帽沿很大,每人麵目都看不清楚,隻傳來喝酒嚼咽飯菜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