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醫學一個重要的裏程碑,就是對微生物與疾病之間關係的了解。知道微生物是許多疾病的元凶後,科學家們便著手研究各種殺菌和抗菌的方法,以避免或治療微生物感染的問題。其實,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千千萬萬個微生物,但你不必擔心害怕,因為許多微生物對人是很友好的,一旦離開它們,人還會有生命危險呢!
人自出生、發育、成熟,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無不與微生物休戚相關。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各種微生物就借著食物和空氣不斷地進入人體任何一個與外界相通的管道。不少微生物因而成了人體的常住“居民”,它們分布在人體的各個部位。比如,人體的腸道內至少有100~500種微生物,每克大便中大約有1000億個微生物。
人體微生物中的大多數不但對人體無害而且還是人體的好朋友。有的微生物能在皮膚或粘膜表麵形成一層菌膜屏障,防止外來致病菌的入侵,並能產生一些抗菌物質,抑製甚至殺死入侵的致病菌;有的微生物能產生一些人類需要的營養物質;有的能幫助蛋白質、脂類和膽固醇的代謝;有的還能防止體內致癌物質的產生,起到防癌作用,還有重要的是正常微生物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
人的皮膚是多種微生物的棲息地。鏈球菌、大腸杆菌和黴菌等,經常在那裏活動。萬一皮膚受到損傷,致病菌會侵入傷口,引起化膿感染。打針時之所以要用酒精消毒皮膚,就是為了防止皮膚上的微生物隨著注射器的針眼進入人體。人的皰疹病毒可以長期生活在口唇周圍的皮膚上,不過在一般情況下它們不會致病,隻有當人的抵抗力下降時才引起皰疹病。
齲齒是少年兒童中最常見的一種牙病。現在科學家已經在齲齒病人的口腔中找到了罪魁禍首--一種叫變形鏈球菌的微生物。醫生在給齲齒病人治病時,總是試圖將這種鏈球菌清除掉。其實,變形鏈球菌本來就是人體口腔內的常住“居民”,是很難徹底清除的。我們隻要養成飯後漱口、睡前刷牙的衛生習慣,減少口腔中變形鏈球菌的數量,使它們恢複正常數量,這種鏈球菌便能和人體相安無事了。
呼吸道是人體內部直接與外界相通的地方,那裏也是微生物活動的舞台。在這些微生物中,有些是常住“居民”,有些是匆匆來去的“過路客”。其中,有些成員會引起肺炎、肺結核、白喉和流行性感冒等疾病,但絕大多數微生物有阻止外來微生物侵入的作用。
人體已成為許多微生物安居樂業的場所,這些微生物也成了人體的終生伴侶。但是,微生物和人體並不總是友好相處的,特別是一些致病菌遇到適宜的時機,如人體服用的抗菌素過多、皮膚破裂、人體過度疲勞等,就會興風作浪,使人得病。至今,大部分的人體微生物對我們仍然是一個謎。這是因為人體中的微生物很難研究,大約隻有1%的細菌可以在實驗環境中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