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傅醫生也是在變相承認,如今占據主流的依然是西醫不是嗎?”
“你……”偷換概念,小人!
“第一次中西醫之爭出現在1912年,當時,梁啟超和魯迅等都站在了質疑中醫的陣容中。五四運動後期,罵中醫也成了知識分子的飯後運動。其中,最有名的是魯迅那句話:‘中醫不過是有意無意的騙子。’說的不無道理。在任何時期,對中醫的質疑都是存在的。”
“那祁先生該去補補你的曆史課了,有點水平的人應該知道五四運動的一些言論過於偏激,走入了全盤否定中國曆史文化的誤區。很有意思的是,梁啟超在1926年被西醫誤診而錯摘了腎髒。徐誌摩為此在《我們病了怎麼辦》的文章中調侃西醫所謂的科學精神原來是‘拿病人當標本看’。你們西醫拿走了人家維新派領袖的一個腰子,你知道嗎?”
“正因如此,西醫才得以發展,革命的路上少不了犧牲,西醫的進步亦是如此,你們中醫不也是拿人來做試驗品嗎,即所謂的‘經驗醫學’。”
“1929年,餘雲岫、褚民誼等人又以中醫無法證實自己的科學性而提出《規定舊醫登記案原則》議案,欲廢止中醫,然而國民政府迫於全國中醫藥聯盟200多名代表請願的壓力,撤銷一切禁錮中醫法令。中醫界也將3月17日定為中國國醫節。建國初期,民國時期廢止中醫派的代表人物餘雲岫在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中,提出改造舊醫實施步驟的草案,再次希望將中醫‘墮其首都也,塞其本源也’。不過,黨中央及時發現團結中西醫政策被錯誤執行,立即糾正了各級領導和醫務工作者對中醫的偏見。1982年頒布的《憲法》第二十一條,還特別注明國家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現代醫藥和我國傳統醫藥,給予中醫和西醫同等的地位。如祁醫生你所說,中醫在任何時期都存在質疑,但在任何時期,質疑都會被強有力的權威打破,中醫是國醫,我們深受其利,卻一再抨擊打壓它,就像最關懷你的人你卻嫌惡他一樣,這叫沒心沒肺,不識好歹!”
祁跡聽出我在指桑罵槐,不動聲色地說,“郭應祿發表言論,當前醫療體係的主流還是西醫,中醫主要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中醫作為延續了幾千年的經驗醫學,可以存在,但如果中醫診治疾病,始終停留在當年的方法和層次上,那就太保守了。外科手術天天在變化,中醫診療也應該有所改變。始終固守幾千年前的東西,認為它比現代醫學更好,這是不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事實上,現代診斷手段如ct、b超、x射線、內鏡、核磁共振等等已經非常普及了,為什麼要放棄高效的手段,還選擇脈診來驗病?所以,現代化改造是中醫的必經之路。”
“一家之言罷了。救護生命,才是醫學基本價值的核心理念。特別是臨床醫學,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把病治好。無論使用什麼方法,隻要能讓病人恢複健康,那就是醫學。說什麼西醫才是主流,那咱們中醫就是不入流了?中醫也應當成為主流,能治病救人的醫學為何不能成為主流?”
辯論進入白熱化階段,我和祁跡都各持己見,互不相讓,場麵一度有些失控,場下的觀眾也開始有些躁動。
不知道何時,辯論已經朝著不可預計的方向馳騁。
“當初楊謹之給你施針治療失音的時候,不是效果顯著嗎!你不也是承認了針灸的療效了嗎?按理針灸腧穴自當屬於中醫範疇,怎麼,這會兒又不承認了?恐怕祁醫生不是帶著有色眼鏡看中醫,而是對我這個人有成見罷了!換做楊謹之與你今日在這兒辯論,我想結果會是中西醫實現了世紀的結合,皆大歡喜了吧!”
“你不要顧左右而言他,脫離命題,這樣隻會顯得你辯論不過又死不認輸罷了,如此這般難道不是心虛嗎,不敢承認中醫就是取代不了西醫的位置的事實。”
“取代?祁醫生你用詞還真是不經腦子!我們中醫為何要取代你們西醫?按理說,你們西醫是外域的玩意兒,中醫才是本土的大哥大,說並駕齊驅咱們中醫都不樂意了,你還誇大其詞,沒有自知之明地說我們無法取代?太可笑了!”
“你覺得中醫至高無上的原因大概是你運氣好,沒有碰上令你棘手的病情,就算有棘手的,你三五副奇怪的湯藥喝下去,反正也死不了人,你還當自己救世主了。殊不知那些阿諛你的人就是造成你自以為是的假象,像時七那種對你別有用心的人奉承你兩句,你就不知天高地厚,以為自己是華佗在世,蓋世神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