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布泊古海岸東、西、北部一帶,麵積約2000平方千米的範圍內,是一片令人神往的“城堡國度”,到處是古代遺址和廢墟。這稀些奇怪的城市,那聳立的雉堞、箭樓、城垛,久經風化,還能依稀可辨。坍毀的斷壁,錯落的街巷,巍峨的石柱,構成了一座曲折深邃的迷宮。可是,這裏既沒人煙,也沒樹影鳥獸,一片荒涼。

這不是人類建造的古城,而是大自然的傑作。地學家們把這樣的地貌叫做“雅丹地貌”。雅丹為維吾爾語,是“風蝕陡壁的土丘”的意思。在雅丹地貌中,最著名的要數“白龍堆”了。這是雅丹地貌中最高大的一群山丘,山坡上裸露著白堊和石膏礦,一色灰黃透白。每當飛沙走石,塵土飛揚,那山丘仿佛也隨著龍騰蛇躍,宛如遊龍,因此得名。唐代詩人岑參詩“大荒無鳥飛,但見白龍堆”,說的就是雅丹風物。

白龍堆旅途雖然艱險,卻是古代往返西域的信道。我國考察隊員幾次路過白龍堆時,都曾拾到鐵器、錢幣、布帛、絲絹殘片等物,還在一個石崖下發現了整齊堆放在一起的1000枚銅錢。據分析,這銅錢是整串遺落在那裏的。串繩已爛去。錢幣雖經風吹日曬卻保留下來了。這石崖可能是當年旅人留宿之處,主人當年是否遭難,就不得而知了。

雅丹地貌是怎樣雕塑出來的呢?原來,這個地區的岩層是呈水平的砂岩、粉砂岩、頁岩,厚薄、軟硬不同,經過年複一年風沙的雕刻、磨蝕,被切割成形狀大小不等的斷麵。這些岩壁,層次分明,凸凹不平,千姿百態,酷似古城遺跡,十分壯觀。進入奇景之中,景中還有景。原來,風沙襲來,進入曲折巷道,時而繞行,忽又直走;時強時弱,使局部岩石雕琢得更精致離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