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拔劍相對(3 / 3)

堂內的氣氛緊張,董卓很喜歡這個效果。

“今日本太尉所請之人,皆是世家子弟,皆是道德之人,皆是有為之人,皆是我大漢的頂梁柱……”董卓說著,看向袁紹。

袁紹內心在煎熬。

“眾位,今天老夫要學伊尹、霍光故事,廢帝為弘農王,立陳留王為帝。有不從者,斬!”董卓又看向了袁紹。

這時袁紹站起來了,他憋得太久了,也鬱悶得太厲害了:“董卓,天下大事不是你說了算,也不是我說了算。當今天子是先帝嫡生,又不是庶出,而且並沒有過錯。前幾天,你不過是一個外任刺史,有什麼權力敢廢少帝而立陳留王呢?”

董卓盛怒,手攥寶劍把,按繃簧,寶劍出匣。“好你個袁紹,你也想試試老夫的寶劍快不快嗎?”

袁紹也把寶劍拉出來了:“董卓,別人怕你,我袁本初不怕你。我也想試試我的寶劍利與不利!”

董卓邁步往前走,要殺袁紹;袁紹不示弱,邁步往前走,要殺董卓。兩人都操起家夥了。對董卓來說,拔劍是威懾;對袁紹來說,拔劍是不示弱。劍是拔出來了,可是誰也沒有往對方身上砍去。董卓雖然猖狂,但還沒有猖狂到一劍砍倒袁紹的地步,他還是有顧忌,那袁氏家族四世三公,在京城是名門望族,根基深厚。袁紹還有一點兵權在手,這一劍,不能輕易出手。對袁紹來說,劍雖然拔出來,乃是憋屈太久,一時激憤所為,乃是壯膽,乃是熱血男人血性使然,但這一劍能刺下去麼?

李儒一看,趕緊站在當中,用手一分:“主公,請您暫息雷霆之怒,少發虎狼之威。袁將軍,你這是何苦?有話好商議!”

“太尉息怒,太尉息怒!”伍瓊、周毖等人連忙離開坐席,與袁紹說情,“本初一時衝動之語,太尉莫要與之計較。”伍瓊,字德瑜,汝南人。周毖,字仲遠,武威人。

“諸君在此侍奉董公,袁紹去也!”袁紹說著,提著寶劍,飛奔著,離開了。

見袁紹離開,董卓鬱悶了,怎麼有這麼多不怕死的人呢?

“散了吧!”董卓揮一揮手“你們也都回去,轉達本太尉今日之言。今日本太尉心情甚好,以後我可不想再見到有人敢再逆我而行,否則,他便是自尋死路!”董卓說著,轉身離開了。

可就在當晚,董卓鬱悶的心情得到了舒緩。他變得很高興。

當晚,袁隗登門為袁紹請求。

這不禁讓董卓很得意。

那袁隗是什麼人?

他是四世三公的身份。他是當朝的太傅,他的門生故吏遍布四海。

而袁隗,竟跪在董卓麵前痛哭,為他的侄兒求情。

這樣一個人跪在自己麵前,把個董卓得意的大笑不已。董卓居然忘記了去攙扶。

董卓很得意,可在旁人的眼中,卻變成了另一個味道。他擅自殺人不算,如今竟然讓一個垂垂老矣的名士跪在地上,其作為實在可惡。

就在袁隗轉身回去的時候,袁隗在暗笑。自己的侄兒已經懸節東門,騎馬奔往冀州。

節就是代表官職的一種東西。

袁紹這意思,我辭官不做了。

他相信自己這麼一跪,會為他的袁家帶來一個轉機,帶來一個新天地。他也為袁紹的那股血性而高興。袁家靠他了,袁隗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