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儒遇險(1 / 3)

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碧空萬裏無雲。車馬沿著官道行進,大約在昨天中午的時候,就離開了泰山郡的地界,轉入徐州琅琊的領地中。

而此時,一魁梧青年,忍不住向車裏詢問道:“老師,我們是去陽都看望王大人嗎?”

蔡邕在車上正閉目養神,聽到少年的話,思忖片刻後點點頭。“公節,當在陽都。”

“學生明白!”魁梧青年點點頭,立刻催促車馬加緊趕路。此時天色已經不早,魁梧青年再次向蔡邕請示:“老師,這天眼看著就黑了,不如我們今晚就在山外休息,明天一早再趕路?”

蔡邕走出車子,抬頭看了看天。

“如今天黑的晚。我看我們還是再趕一程吧……過了此山,就有驛站。如果今晚在這裏停留的話,就隻能露宿荒野了。元歎,我們再趕一程。”

此魁梧青年叫顧雍(168年—243年),字元歎,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吳國重臣、政治家。

顧雍想了想,當下點頭答應,催促車馬加快速度。

山並不大,山路也不算特別崎嶇。如果按照正常的速度,一個時辰內就能通過。

可沒想到,在趕路的時候,車轅卻突然斷裂。雖不是蔡邕乘坐的車子,可在蔡邕看來,那輛車上的物品,比他的性命還要寶貴。車上放的都是書簡,是蔡邕窮一生搜集而來的書簡,還有古玩。車轅斷裂,令馬車倒在了路上,書簡散落了一地。蔡邕心疼的要命,立刻從車上跳下來,大聲的叫喊:“都停下來,停下來……元歎,快點找人,把書簡拾起來。”

顧雍很清楚老師的喜好,見此狀況,知道若不收拾好書簡,隻怕蔡邕是不會走的。他命人收拾,走到蔡邕跟前說:“老師,這書簡放在何處?這輛車顯然不能用了。”

“放在我的車上,我的車上!”

蔡邕蹲在地上,撿起書簡用袖子拂去上麵的灰塵,一臉心疼的樣子。顧雍點點頭,讓人把車上的書簡往蔡邕的車上搬運。

就在這當口,一撥車隊越過蔡邕的車隊向前行走。

顧雍倒是沒有去撿書簡,而是走到了壞掉的馬車旁邊,蹲下身子,查看車轅的斷裂情況。這一看,心裏卻是一驚。手臂粗細的車轅,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斷口是平整的,顯然是被人偷偷的砍切過。自然斷裂的部分,隻有三分之一。是在車仗行進的時候,特別是在經過山路的顛簸而造成。顧雍清楚的記得,從泰山郡出發之前,他曾經仔細的檢查過車輛。當時車轅完好,並沒有任何的傷痕。如果是這樣,這車轅隻可能是在趕路的途中被人動了手腳。

此時又有一車隊越過他們的隊伍。

顧雍的心中產生一絲不好的預感。他連忙走到蔡邕的身邊,附在蔡邕耳邊輕聲的把他所發現的問題說了一遍。蔡邕的臉色也變了,沉思片刻之後說:“元歎,我們怎麼辦?”

“老師,我們現在有兩條路。一是把這些車仗拋棄,我們輕裝上路,通過峽穀。等到了驛站,我們就安全了;第二個方法就是,收拾好書簡,我們從原路退出去,找一安全場所休息。等天亮後,我們再多找一些人,一起通過峽穀。”

顧雍遲疑了一下,“不過第二個方法也不安全,退出山穀,我們隻能露宿荒郊野外。天曉得會發生什麼事情……畢竟這裏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很容易出事。”

蔡邕猶豫了一下,看著滿地的書簡,又看了看後麵一輛車,一時間拿不定主意。

不可否認,顧雍所說的第一條路最安全。隻要到了驛站,就可以有保障。可這些書簡,都是他辛苦搜集而來的寶貝。一直隨身攜帶,這樣棄之荒野的話,實在是有些可惜了。可是另外一輛車上坐著的可是他的寶貝女兒,自己寶貝女兒可是千裏迢迢的逃了出來的。露宿荒郊野外,一旦有什麼不測,蔡邕不敢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