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鞋子(2 / 3)

“諾,董卓上書說:‘臣受皇恩,掌握軍隊十餘年,下轄官兵與我相處很久了,他們懷戀我的恩情,願意替我賣命,我請求把他們一起帶到北方,替國家保衛北疆。’所以董卓……”

“這個是上上次,蹇碩你怎麼這麼糊塗。”

董卓的謀士向董卓出了主意。

“是,陛下教訓得是,陛下同意董卓帶領三千本部人馬前去並州,估計此時董卓已經前往並州去了。”

“你們再幫朕起草一下詔,重新設置州牧並給予州牧全權以來,朕任命的最早的三個州牧都立大功了,第一個劉焉,在益州聽說幹得不出;劉虞去幽州,幽州平;黃琬在豫州,他的表現大家應該沒有什麼可說的吧。所以你們催促一下董卓,叫他趕緊到並州上任,不要磨蹭,朕已經體諒他的難處,已經同意他帶三千人前去,希望他能好好體會朕的用心良苦。”漢靈帝說這番話,軟中帶硬,既有威逼又有利誘,帶著一股威懾的力量。

“陛下英明!”群臣齊聲點讚。

蹇碩此時走上前來,此時他想說的早已打好腹稿:“啟稟陛下,如今西羌叛軍勢力雖說正在衰退,但羌人悍勇,那裏的叛亂仍未平定……”

“是呀,那裏的叛亂仍未平定,羌人與我大漢打了百年,今日朕要禦駕親征,徹底滅了羌人!”漢靈帝豪邁大氣的說。

蹇碩一愣,自己的話還沒有說完,怎麼皇上就打斷了?

不過皇帝這麼一說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下麵炸開鍋了。

群臣趕緊上來勸阻。當然這個也是一個表功的機會。

董重上來表白要求出去帶兵;

蹇碩上來表明要求出去帶兵;

司馬懿一看,也上來表示要求帶兵;

二皇子劉協,表示替父出征;

大皇子也有眼力勁,出來表示要求帶兵。

何進一看,皇上不追究豬的事情算了,雖然這個豬跟自己毛關係都沒有。但是就親征事情來說,連司馬懿都上前表示出征。自己大將軍不出來表示怎麼也說不過去:“陛下身係社稷,怎可親往險地,臣願往平定羌地之亂,一勞永逸的解決羌人問題。”

漢靈帝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早就想調走何進了,順勢就說:“各位愛卿的一番好意,朕不好一意孤行,也罷,就由大將軍何領兵,以宮中虎賁為儀仗,賜斧鉞,持節西征。”

蹇碩等十常侍聽到這裏高興得差點跳了起來。

袁紹與曹操一看情況演變到如此,不由的暗罵,這個何屠夫,不單單是個殺豬的,還是一個豬腦子,但自己人微言輕,插不了話,皇上金口已開,現在也無法讓何進反口。

漢靈帝高興了:“列位臣工,此次順利的平定葛陂蛾賊,司馬懿、黃琬、鮑鴻功不可沒,朕要好好的表彰他們三人。”漢靈帝說到這裏停頓了一下,想看看下麵的反應。

這時一人大叫一聲:“臣有本要奏,臣要彈劾此三人。”

大殿瞬間安靜下來,隻見一個人走上前來。大家定睛一看,原來是丁管。丁管為什麼選擇當麵彈劾呢?其實是曆史遺留問題,如果背後彈劾,容易被中常侍偷看。而且彈劾不一定能被皇上看到。所以當麵彈劾是最佳選擇!

“臣彈劾此三人,此三人亂綱亂紀,目無法度。”

司馬懿本來挺得意,一聽有人要彈劾他們三人,不由的好奇,想出口反駁,但是司馬懿是下棋之人,遵守下棋的規則,這些規則猶如後世美國有一個《羅伯特議事規則》中所講,如果一個人對某事情有不同意見,怎麼辦呢?要向會議主持者說話,而不能向意見不同的對手說話。

鮑鴻也在殿上,他也不能開口反駁,按照大漢朝的規矩,有人要彈劾自己,必須要讓對方講完,等上級比如現在隻有皇上問道自己的時候才可以出來反駁對方。

“黃琬,身為豫州牧,亂人倫,強組成戶,此荒謬行徑,隻有蠻夷為之。鮑鴻,身為武將,在汝南恣意妄為,殺良冒功!司馬懿小兒最為無恥,其持渴烏劍,代行天子之責,出使汝南,應當把兩人之行徑據實上報,可此小兒依仗聖上恩寵,隱瞞兩人之惡行,更顛倒黑白,把此等亂綱紀之惡行粉飾為不世之功。”

丁管話音剛落,可能是氣憤,順手就把手中的木笏板往司馬懿的身上一擲。

丁管跟大將軍何進不同,他用的是木笏板,笏板是大臣向天子奏本的時候,怕忘了,把要奏明的事情記在上麵。

“唰”的一下,笏板到了。

司馬懿好歹也是練過的,他往旁邊一閃,不好,大皇子二皇子就在邊上,於是司馬懿馬上使出了從王越那學到的空手奪白刃把笏板拍到地上。